在下常空軍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聖不是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麼?

 旁邊的孫悟空,聽了店主的話後,立刻轉頭看向陸逸。

 他懷疑這事情就是陸逸做的,也只有這傢伙,現在才有這實力吧。

 但是,把佛門的菩薩扒光掛樹上,這實在是太過份了。

 只是旁邊的陸逸似乎知道孫悟空在想什麼,見孫悟空的眼神看過來,便搖了搖頭。

 這事情,真不是他做的。

 雖然,跟他有些關係。

 “想來是這文殊菩薩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了吧,要不然別人怎麼會這樣做?”

 “佛門的菩薩,並不一定具有菩薩心腸。”

 看了孫悟空一眼,還有旁邊的唐僧和沙僧的反應,陸逸淡淡的回道。

 文殊的事情,還真是他自找的。

 囂張慣了,所以被老六教訓了一頓。

 要不然,老六碰上他,不一定會跟他打起來。

 倒是普賢其實並沒什麼問題,算是跟著文殊遭殃,才被老六教訓了一頓。

 “呃或許是菩薩沒注意到,不是故意的呢。”

 聽了陸逸的話,唐僧原本想反駁陸逸一下。

 就算是文殊行事不妥,但也用不著把人家脫光了掛樹上啊,那太過份了。

 只是,聽到陸逸後面的一句話後,唐僧便忍不住愣了下來。

 他想起了自己路上所見到,聽到的那些。

 是啊,佛門的菩薩如果真有菩薩心腸的話,這西域的百姓之前就不會被妖物欺負而沒任何佛門來施救了。

 佛門神通廣大,不可能這西域的妖魔出現了那麼多年,佛門都沒任何察覺吧?

 何況,文殊菩薩都走到這裡來了,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些妖物禍害人間吧?

 只是想起文殊可是佛門的菩薩,唐僧又忍不住稍稍辯了下。

 他終究還是佛門弟子,非議佛門中的菩薩總是有點不妥。

 “也許吧。菩薩可能忙著去宣揚佛門真經去了,所以看不到這些。”

 “或許,看到了也裝作沒看到。”

 “只是真經又怎樣,滿腹佛經又怎樣?”

 “佛不在心中,心腸不似菩薩,學了真經也不是佛啊。”

 “佛在心中,人人是佛。心腸似菩薩,則人人是菩薩。何須修佛經文,何須求佛唸佛?”

 陸逸聽了唐僧的話後,笑著回道。

 他自然知道,唐僧說這話的時候,其實唐僧自己都沒信心。

 唐僧自己都不知道,他現在對佛門的信仰,已經動搖了。

 對佛門的意義,還有此去靈山的目的,都開始懷疑了。

 陸逸這次過來,便是來告訴他。

 堅持本心,心中有慈悲之心他便是佛,至於佛門和靈山所謂的真經,也就那樣。

 如果唐僧能夠領悟,或許往後大唐還能有他的一席之位。

 如果不能的話,那就算了。

 靈山所謂的真經,陸逸自然不會讓他們傳到大唐來。

 看看靈山腳下那些百姓的悲慘遭遇就知道了,讓他們傳到大唐來,那大唐的百姓恐怕也避免不了這種遭遇。

 聽了陸逸這話,旁邊的店主立刻愣了起來,然後若有所思起來。

 而對於唐僧來說,這話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這話如同晨鐘暮鼓一般,敲開了他心中的謎團。

 他原本就在迷惑的一些東西,聽了陸逸這話後,才真的清晰明瞭起來,然後陷入了頓悟之中。

 佛不在靈山,在自己心中。

 心中有佛,他就是佛!人人都是佛!

 如此,自己何須去靈山取的真經?

 旁邊的孫悟空和沙僧聽後,也跟著若有所思起來。

 看到這變化,陸逸只是笑了笑,然後悄無聲息的離開了這裡。

 天下百姓信佛,不是因為心中有佛,而是因為對佛有所求而已。

 他們不僅僅信佛,什麼神仙都信。

 那個靈驗就信那個,甚至連一些小妖他們也信。

 所以,佛是什麼?

 唐僧曾經學過的佛門經文中,戒條戒律極多,道理也多。

 在這裡,佛是高高在上的,佛又是無所不能的。

 然而佛渡人死後脫離地獄,卻度不了世間眼前的困苦百姓。

 這還是無所不能的佛麼?

 “你這是想要把唐僧帶歪?”

 陸逸沒走多遠,孫悟空便從沉思中醒了過來,然後跟了上來。

 雖然陸逸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是孫悟空對這些沒啥興趣。

 他不是佛,對佛也沒興趣。

 他喜歡的是,無拘無束的生活。

 “大聖不是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麼?”

 見孫悟空跟了上來,陸逸笑著回道。

 如果不是孫悟空把唐僧帶歪了,自己也不會過來看唐僧了。

 在陸逸心中,他原本就沒把唐僧當回事情。

 但是現在,唐僧的轉變讓陸逸又發覺到他的不一樣,所以過來看看。

 而讓這個變化的主因,還在孫悟空身上。

 說實話,陸逸也很驚訝,這傢伙竟然能把唐僧給帶歪!

 “俺只是不喜歡以前的唐僧而已。以前的唐僧就是個呆和尚而已,現在的唐僧才像個人。”

 聽了陸逸的話,孫悟空回道。

 這其實也不怪孫悟空,最終還是因為陸逸。

 如果不是陸逸跟他講了那麼多東西,他自然也不會知道那麼多。

 什麼唐僧之前修的是偽經啊,什麼有個朋友啊,這不都是陸逸帶來的影響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