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善大師 作品

第124章 葬侯,亡帝【必看章】

 兗州境內, 

 黃河北岸, 

 一處處靠近淺灘的地方。 

 入眼之處,盡是一片片忙碌在船隻身上的密密麻麻身影。 

 有的戰船,只造了個骨架。 

 有些,則基本成型。 

 但無論是哪種,在其船底都鋪排墊了一根根圓木。 

 後方船底的圓木較粗,臨近淺灘的船頭位置,下方的圓木則較細,導致船身呈現一個略微傾斜的角度。 

 如此佈置,主要方便船隻建造完成後,以大量的人力,藉助圓木的滾動將整艘船拖下水。 

 當然,即便造完,一些戰船也沒下水。 

 對面青州境內的南岸,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處處淺灘內,停著一艘艘正在緊急建造的戰船。 

 一部分成型的戰船,同樣都停在岸邊。 

 都沒急著下水,原因很簡單, 

 黃河的河道就這麼大,適合建造戰船的淺灘也就這麼多,而且通常都在兩岸同一處對向方位,很多距離還不遠。 

 假如敵我雙方的戰船,建造完畢就立即下水,在河道里遇到了打不打? 

 想控制河道,那就必須得打。 

 可倘若開戰,一艘接一艘的戰船同歸於盡,估計建造的速度還沒損毀的快。 

 因此,雙方十分默契,先以造船為主,等積累了一定數量後,再一同下水決戰。 

 況且適應水戰的士卒也需要訓練,僅靠兗州水師和青州水師的一萬人,遠遠不夠。 

 不過訓練的地點不在河道,而是處於沿海區域。 

 兗州與青州的東面,都靠著大海。 

 沿岸的各個碼頭,自然也都安排了大量人手打造戰船。 

 只是與河道不同,兩州的海域寬闊,無需擔心擦槍走火船毀人亡,基本造完一艘就下水一艘。 

 兗州東平郡以東,距黃河出海口沒多遠的碼頭位置,一艘剛下水的小型樓船緩緩駛離。 

 船上,載著秦侯爺和諸葛亮以及賈詡,外加一眾鎮北軍主副將領。 

 快速行駛了約莫半個時辰,視線內,漸漸出現了一字排開懸停在海面的十幾艘戰船。 

 每一艘船帆上,除了掛有兗州水師的刀劍旗,還有一面代表鎮北軍的黑旗。 

 在這片戰船船隊的對面遠處海面,也懸停著十幾艘戰船。 

 同樣的,那些船帆之上,除了青州水師的半月旗,另有一面金色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