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很及時 作品

第697章 第一案發現場

 與此同時,現勘辦公室。

 陸川凌晨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對屍體的微量物證採集,現在正在實驗室裡面做最後的分析。

 這一次老白楊森沒有幫忙,而是讓楊林給陸川打下手。

 做微量物證分析所用的儀器和平時現勘所用的儀器是不一樣的。

 甚至鑑定某些物質的溶劑和楊林在學校裡面學的都不一樣。

 微量物證的鑑定和普通的物證鑑定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時效性和次數上。

 由於微量物證本身的重量以克甚至毫克來計算。

 所以物證的鑑定分析就要格外小心,格外細緻。

 而在司法上不能夠將所有的物證全部用於化驗,還要留一部份作為證物。

 這樣一來的話,其實微量物證分析,大多數情況下就不能夠成為司法證據。

 但是不能夠成為司法證據,不代表沒有用。

 微量物證鑑定分析的結果可以為破案提供思路,提供線索。

 楊林以前在派出所的時候自然沒有接觸過這種精密儀器,所以這次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相比較老白和楊森以及劉國棟等人,楊林的基礎是非常紮實的,經過系統的科班訓練,總比另外幾人野路子出身要強不少。

 楊林現在缺少的就是經驗的積累。

 所以這次跟隨陸傳學習微量物證分析,對楊林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其實楊林的這種成長狀態才是正常的現勘刑警的成長過程。

 跟著前輩跟著師傅下現場,一點點的積累,一點點的學習,一點點的熟悉。

 和法醫一樣,所有的現勘刑警,刑偵刑警都是被案子喂大的。

 只有經歷的案子多了,經歷的事情多了,經歷的兇手多了,經驗自然就積累起來了。

 就像省廳裡的一些刑偵專家,除了近些年剛剛湧現出的一些心理測寫師,一些犯罪素描師等等小專業外,哪個不是四五十歲甚至五六十歲的老刑偵。

 至於陸川……

 掛逼,不要去計較。

 張翠翠的屍體上其實並沒有發現太多的線索。

 陸川所做的微量物證採集,也僅僅在死者屍體的腳踝上發現了一些類似植物的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