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舞 作品

第二百五十九章 傳說中的火炮

王田區的大部分民眾,都直接轉化為了替張遼軍隊服務的民夫,比如現在維修關城的這些;還有更多人則在渤海與虎牢關之間運送輜重和糧草。

就在虎牢關靠渤海的一側,已經設置了一處巨大的“臨時營地”,由王田區區長主持,安置著這些民夫們不能參與工作的家眷,並能領到“戰時補貼”,無需自己負擔飲食開銷。

雖然如此,這些民夫和家眷,還是十分不安。

畢竟關外就是自己投入全副心血,懷著滿腔希望,辛辛苦苦建設了兩年多的“新家園”。

如今雖然與家園之間,看起來只隔著一道關城,但什麼時候能夠再回去,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看張將軍和他的兩萬多兵馬,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這次來犯之敵肯定不會再如同上次兒戲一般的高覽部,能不能防住都還很難說。

也許,自己等人又要再一次失去家園了?

沙寧從民夫們的眼神和耳語中,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焦慮。

不過他有軍務在身,而且也不是王田區區長、都尉之類直接管轄這些民夫的官吏,所以沙寧只是一邊踏步前行,一邊默默地掃了這些民眾一眼,並未與他們搭話。

就在這時候,沙寧隊中的一名什長,忽然指著關牆西面逶迤而來的一列隊伍,驚奇地問道:“沙隊率,你看那是什麼?”

沙寧舉起左手,示意隊伍暫停。

他自己則站到關牆以西的垛口處,手搭陽蓬,凝目向關下的隊伍看去。

只見一行數百人,押送著三輛奇怪的“車子”,正向著虎牢關行來。

此時“五年計劃”中,從渤海通往東海的“洛東官道”,已經修築到了滎陽以東,即將抵達中牟。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中牟目前還在夏侯惇的掌握中,算是他控制的兗州門戶。

更別說後面的陳留、兗州等地了,都還沒有拿回來,築路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虎牢關之下,就正好也是已經完成的水泥官道。

這條道路,對於從渤海往這邊輸送補給十分便利。獨輪車、雙輪大車、馬車等各種車輛,在平直的水泥官道上,走起來比之前的泥路快了接近一倍;而且水泥道路對車輛的損耗較小,極大的節約了用於修車、維護車輛的時間。

並且在渤海到虎牢關這一帶,張遼還仿照大漢國力鼎盛的時期,沿著官道,每二十里設置了一處驛站。

這些驛站目前全是軍用,以便與後方快速地通傳消息。

而張遼設置驛站的做法,也得到了淳于嘉的讚許,並表示他也將逐步從渤海到長安,沿途設置驛站,以便消息能“朝發夕至”,更緊密地與朝中聯繫。

且說此時,那三輛奇怪的大車,每輛由二十多人一起推動,就算在水泥道路上,也走得很慢。

沙寧看見那三輛車,不是以前見過的獨輪車、雙輪大車之類的任何車型,更不是馬車,因為很明顯就能看到是由人力推動的。

這三輛車都有一對堅固的輪子,卻完全沒有車身。

或者說,車身就是一整根泛著青銅光澤的金屬“棍子”,可能就是青銅。

車隊伴隨著民夫的號子聲慢慢近了,沙寧能更清楚地看到,那三輛車,或者說三根帶輪子的“青銅柱”,呈前細後粗的紡錘形,即使還看不清細節,也能感受到其工謹精美的鑄造工藝。

此時的大漢,恐怕只有鍾官府,才保留著擁有如此完整技藝的大匠了。

而且那“青銅柱子”,大概率是中空的,不然僅憑肉眼判斷,也不是那一對輪子能支撐的。

沙寧還看到,張遼將軍親自了出營,帶著幾名高級軍官和幕僚,前往迎接那三根“青銅柱”。

而且張遼還遠遠地向關城上望了一眼。

沙寧不禁感到有些羞愧,雖然知道張遼也不可能看清自己的面目,但還是收回了目光,下令全隊士卒與自己繼續沿關城巡邏。

“沙隊率,那是不是傳說中的火炮?”剛才的什長邊走邊問道。

“我想應該就是了。”沙寧點頭道。

此前軍中就有傳言,關中將會送來一些“火炮”,以便協助張遼防禦虎牢關。

據說這“火炮”就是一根銅管,施放之時聲若龍吟,威力無窮,沒有任何人、任何盔甲能夠抵擋得住。

從剛才“青銅柱”的外形,以及張遼的重視來看,沙寧覺得送來的多半就是“火炮”了。

不過整個義勇軍第一軍,並沒有人見過這種“火炮”,更沒人懂得如何操持它。

所以第二軍還會派來一些人,來教授第一軍“火炮”運作之法。

沙寧一邊想著這些雜七雜八的事,一邊迅速地沿著關牆巡邏到了最北面。

在這裡,可以看到關牆下就是奔湧咆哮的河水,從無窮無盡之處而來,又流向了人眼所不能及的天際。

在城關西面的河水岸邊,修建了一處簡陋的碼頭,此時碼頭邊停泊著三艘“大船”。

張遼讓水軍部隊和別的兵種一起助戰,為了不浪費力氣,便挖一處平攤,耗多量木材,強行在此建立了一處碼頭。

即便是這樣,這處碼頭的容納能力也極其有限,勉勉強強才能停下三艘戰船。

沙寧又看向東面,平靜無事。

他率隊轉身,往來路走去。

等到了接近關城中部,沙寧卻發現張遼也帶著人上了城牆,此時正皺著眉頭,看著大群民夫和士卒,用力拖動著連接城下的數根繩索。

“將軍。”沙寧上前拱手行禮。

“撫遠,你來得正好。你過來幫我看看,這三門火炮如何才能安穩地吊上城牆來?”張遼對沙寧道。

“是。”沙寧應命道。

這次送來的果然是傳說中的火炮。

現在張遼為之發愁的,就是如何能安全地把火炮運上城牆來。

“據說這三門新的火炮,比起最初的那一門,重量已經減輕了不少,但仍有兩千餘斤……”張遼沉吟道。

張遼營中有兩萬多名官兵,虎牢關左右的民夫也有數千人,靠著人海戰術,按理說搬運兩千多斤(漢斤)的東西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