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方物 作品

第 30 章 第30回





“我沒有難過。”李蘅朝他展顏一笑,垂下眸子:“都過去了。”




她才不會為不值得的事情、不值得的人難過。




“姐姐沒有難過就好。”沈肆在她對面坐了下來,眸子亮晶晶地看著她,開始告狀:“他也太可惡了,姐姐一走,他就對我動手。




還好姐姐來的快,要不然他都能打死我。”




他看著李蘅,李蘅雖然遮掩的很好,但他還是看出了她的黯然。




他眸底閃過一絲戾色,他要快點強大,把趙昱踩在腳下!




李蘅笑看了他一眼:“別逗了,我知道是你先打的他。”




沈肆聞言也不尷尬,眨了眨眼睛嘿嘿笑道:“姐姐這樣聰慧,我竟騙不過姐姐。”




“不是我聰慧。”李蘅提起茶壺,給自己斟了一盞茶:“是趙昱不可能撒謊。”




沈肆撇唇嫌棄:“我就是看不慣他那副樣子,他哪裡配得上姐姐了?他和他家人對姐姐一點都不好,還好意思腆著臉來找姐姐?”




他對趙昱極盡貶低,趙昱哪有他好?他要是能娶了李蘅,天天將她供著都樂意。




“你怎麼知道?”李蘅抿了一口茶,敏感的聽說他話裡不對,不由抬起黑黝黝的眸子看他。




她和趙昱和離的事還沒有傳出去,武安侯府裡發生的事情,更是鮮少有人知曉。




沈肆竟然知道武安侯府的人對她不好?




沈肆一驚,心念急轉,琥珀色的眸子微微轉了轉,笑言:“方才,姐姐對他說的話,我不都聽到了嗎?我猜的。




而且,昨晚長公主殿下和姐姐一起,也說了不少,我在邊上聽著了。”




他抑制住心跳,暗暗舒了一口氣,險些說漏嘴了。




李蘅才從泥潭裡出來,定然不願意再談及感情之事。他只能先守著她,慢慢相處,循序漸進。




李蘅點點頭,放下茶盞叮囑他:“以後,你遇見了他,




你別和他動手。




他本身就是行伍出身,你哪裡是他的對手?




再一個,他位高權重的,咱平頭百姓惹不起他。”




她不想再和趙昱有過多的糾纏,也不想沈肆因為她去得罪趙昱。




“好。”沈肆彎著眼睛點頭,聽話極了:“我都聽姐姐的安排。”




李蘅望著他,不禁笑著微微搖了搖頭。




沈肆和趙昱,還真是兩個極端。




趙昱要她都聽他的。




沈肆卻說“都聽姐姐安排”。




“那……姐姐還替我贖身嗎?”沈肆不笑了,小心地望著她,琥珀色的眸子倒映出她的影子,無助的模樣看著有幾分無辜可憐。




李蘅抬手撫了撫額頭,擋住他沈肆看過來的目光,實在慚愧:“那個……我方才吃了酒,有點上頭……”




沈肆看起來真的可憐。雖然她沒有義務幫沈肆贖身,但拒絕沈肆時,她覺得自己好像有罪。




可一個月都花了三千兩銀子,真給他贖身得花多少銀子?




她不敢想。




就算她現在還是林蘅,要拿出那麼一大筆錢,也得仔細思量找個像樣的由頭才能要到。




“我很便宜的。”沈肆熱切地望著她:“姐姐只要給我五十兩,就可以贖了我。”




“五十兩?”李蘅不信:“別哄我了。”




“真的。”沈肆很認真地看著她:“我做這行好幾年了,我一直在攢銀子贖身。




我價錢高,攢起來也快,就差五十兩了。”




他傾身望著李蘅,滿眼都是期待。




李蘅輕笑:“你自己聽聽,這話你信嗎?”




一個月三千兩的人,差五十兩算什麼?便是五百兩他也能輕而易舉弄到吧。




沈肆看著她笑起來,露出兩顆虎牙來:“好吧,我和姐姐說實話,我能贖出自己,但是我無家可歸。




而且,如果被他們發現了我還活著,他們不會放過我的。”




他說著垂下眸子,神色黯然。




“但是,我也不能留你在我家中啊。”李蘅同情又遺憾地望著他。




雖然,祖母體諒她,由著她。但她也不能不知分寸,真將沈肆養在家中。




祖母不在意,不代表她願意讓祖母被人戳脊梁骨。




“我昨日聽姐姐和長公主說話,姐姐是不是要開一家酒坊啊?”沈肆笑著問她。




李蘅點點頭:“嗯。”




“我可以幫姐姐看酒坊,我會算賬,會幹活。而且我長得好看,能攬客。”沈肆信誓旦旦。




李蘅笑起來:“你行啊?”




“肯定行。”沈肆拍拍胸脯,雙眼明亮,好似盛著星光。




“我正要去酒坊裡看看呢。”李蘅思量著道:“你要是真能做得來,你來也成。”




左右她都要請掌櫃的,讓沈肆試試也不是不可以。




她想著,又看了沈肆一眼。她平日裡不是這麼容易相信人的人,但沈肆




長相乖,又會討好人。不過萍水相逢而已,她竟然不知不覺就對他信賴有加了。




沈肆起身,笑嘻嘻地招呼她:“那姐姐咱們走吧。”









午後,韓氏等在武安侯府的大門處,翹首以待。




惠嬤嬤陪在她身旁。




一輛烏木馬車由遠及近,車輪轆轆,朝武安侯府的方向來了。




“好像是來了?”韓氏往前走了一步。




惠嬤嬤也看著那輛馬車,點點頭:“是的,老夫人,那就是興國公府的馬車。”




“走。”韓氏迎了出去。




林嫿就著婢女的手,從馬車上下來,一身素雅的牙白三襉裙,腰肢纖細,神色楚楚,惹人憐愛。




“嫿嫿。”




韓氏瞧見她,面上便笑開了花,快步迎了上去。




“老夫人,您怎麼還親自迎出來了。”林嫿露出一臉羞澀:“這叫我怎麼擔當得起?”




她口中這樣說著,心裡卻暗暗得意。韓氏對李蘅棄之如敝履,對她卻是視若珍寶。




兩下相較,她面上笑意更真切了。




“這有什麼擔當不起的?是我有事求你,可不得客氣點?”韓氏笑著拉過她的手:“來,隨我進去坐。”




“老夫人,您有什麼吩咐,儘管和我說就是了,可千萬別這麼客氣。”林嫿連忙表態。




“進來,進來我和你慢慢說。”韓氏牽著林嫿,進了邊上的花廳。




花廳裡面有一小間茶室,裡面茶桌茶具一應俱全,屏風雅緻,薰香嫋嫋,佈置得很是溫馨。




“坐這。”




韓氏讓林嫿在八角茶凳上坐下,端起點好的,給她分茶。




“老夫人,我自己來吧。”林嫿連忙站起身來,抬手攔著。




“哎呀,我拿你和我家茜茜是一樣的。”韓氏推開她的手,笑道:“不用客氣。”




“那就謝謝老夫人了。”林嫿低下頭,清純的臉上浮起一絲紅暈,很不好意思。




“你嚐嚐,這茶是我點的,放在這裡特意等你來,還沒有涼。”韓氏將茶盞遞給她,笑看著她吃茶。




林嫿小小的嚐了一口,點點頭誇讚道:“老夫人點茶的手藝真好,很香醇。”




韓氏笑了:“你喜歡就好。




今日請你來啊,是有一樣事情想要拜託你,不知道你方不方便。”




她說著搓了搓手,看著好似有些難以啟齒。




林嫿放下茶盞,一臉真摯地道:“老夫人請吩咐。”




“哎呀,咱們兩家往來都這麼親密了,你要是不嫌棄,就叫我一聲‘姨母’吧。”韓氏笑著道:“‘老夫人’到底顯得生疏。”




“姨母。”林嫿羞答答地喚了一聲,低頭在心裡嘆了口氣。




她明白,韓氏這是看好她。




可是趙昱不肯理會她,該怎麼辦?




“誒。”韓氏響亮的答應了,心裡有了譜,這才道:“這件事情,說起來是件丟人的事,也就只




能和你說說了。”




“怎麼了?”林嫿關切地望著她。




韓氏嘆了口氣:“唉,承晢和李蘅和離了。”




她邊說邊打量林嫿的神情。




“什麼?”林嫿面上驚訝,心裡卻大喜過望:“是因為什麼事?我看,蘅姐姐和昱哥哥不是挺好的嗎?”




這麼多年,她心裡一直都有趙昱。




可這連著幾次試探,趙昱都對她不假辭色,她不免灰心。所以這些日子,也就不曾往武安侯府來。




沒想到,趙昱居然和李蘅和離了?




“他們之間的事,我是做長輩的,也不好插手。”韓氏唉聲嘆氣:“左右,不是承晢提出來的。




你也知道,承晢如今仕途走得正好,咱們府上也算是蒸蒸日上。可他對李蘅,從來沒有半分嫌棄之心,更是從來沒有提過和離這種事。




是李蘅主動要求的。”




今日晌午,她守在門口一直守到趙昱回來,見李蘅沒跟著趙昱,她才放了心。




她和趙昱說話,趙昱沒搭理她,便回院子去了。




她思來想去的,派人去將林嫿請了過來。




趙昱正不高興呢,讓林嫿來陪著他說說話,解解悶,不是正好趁虛而入嗎?




到那時候,這門親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是蘅姐姐提的?”林嫿睜大了眼睛。




這一次,她是真的驚訝,還有些不滿。




趙昱在她心中,就像天邊的明月一樣,皎潔明亮,高不可攀。




而李蘅品性平平無奇,家境也不好,除了一張臉還能看,其他什麼都沒有,李蘅有什麼資格向趙昱提和離?




“嗯。”韓氏點點頭:“承晢昨日一夜未歸,也不知去哪裡了,臉色難看的很,像是一夜沒睡覺。




一早進宮上了早朝,夏朝之後,就去梁國公府找李蘅了。




到午飯前才回來,我和他說話他也不理,飯也不吃,就回清塵院去了。




他從小少言寡語的,也沒有什麼朋友。你們畢竟是青梅竹馬,打小就熟悉,我就想著請你來勸勸他,叫他看開一些。




這婚姻的事,都是講究緣分,緣分盡了也強求不來,你說是不是?”




她條理清晰,將所有的事情都說得合情合理。




“是這樣的。”林嫿點點的,心中滿是少女心事。




如果,趙昱真的和李蘅斷乾淨了的話,那她和趙昱是不是就有機會了……




“就是不知道,你方不方便幫我這個忙?”韓氏目光和善地笑看著她,滿目期許。




“我只能說勉力一試吧。”林嫿羞澀的笑道:“只怕昱哥哥不那麼好勸,我要是勸不好,姨母別生氣。”




“怎麼會呢,你能幫我,我就已經很開懷了。”韓氏笑著起身:“那就拜託你了,我現在送你過去。”




她心裡喜滋滋的。在她看來,林嫿容貌身段都不比李蘅差,家境又好。




現在,李蘅走了。趙昱還有什麼不願意的?




林嫿這麼一去,和趙昱多相處相處。興國公夫婦和她一樣,都看好這門親事。




只要這兩個孩子點頭,喜事豈不是辦就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