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心 作品

第66章 學宮

 3人走後,某個角落裡有個學子說:“張師兄那兩個人真的可以放心嗎?學宮之前發生那樣的事情。”

 張載把手中的介紹信收入懷中說:“既然是王異師姐介紹過來的徒弟,必然沒有問題,至於那個晴詩你們可以稍微盯著點,不過問題應該不大。”

 “是!”

 “夫子,又有人出現了問題。”

 另外一邊蔡仍帶著兩人介紹說:“這學宮有3000間房屋,取自聖賢3000弟子之數,其中劃有房屋360間,為內部弟子居住的地方,分為五部,每一部弟子有72人,為首的夫子其名都用先賢之名,例外的是至聖孔衍公位置極高,所以補充了前漢朝時期對儒家做了極大貢獻的董仲舒——董子,分別為:顏子(復聖)、曾子(宗聖)、子思(述聖)、孟子(亞聖)。學宮內的弟子都是按照這名字稱呼他們,以後見到他們你就可以遮掩稱呼他們,當然像你這樣帶藝進門的,一般來說外門弟子就是上限了。”

 李星群不解的問:“這是為什麼?學宮不是講究有教無類嗎?”

 “學宮是學堂,又不是學堂,天下的讀書人都可以前來學習,這是沒有錯,但學堂也要自己要做的事情,作為儒家的代表門派,也要承擔門派的職責,故而把門外分為了內外門,外門負責教化,內門負責儒家之事,兩者沒有上下之分,只要通過了學宮考試的外門弟子,皆可以用學宮弟子自稱,只是不能代表學宮罷了。這朝堂之上諸多大員都是學宮外門弟子出身,諸多師兄弟在朝堂之上,互相照顧,也自成了一派。”

 “聽起來有點像是百草谷那裡。”

 “這倒是,百草谷前身就是以義妁為主建立的幫助女子的群體,在後來才慢慢的發展成了醫學聖地,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醫學和女子相互之間就出現了矛盾,這才分為了內外谷,內谷還是女子互助的群體,而外門則是岐黃之術,兩者並不衝突,內門的女子也可以學習醫學,只是門派的管理全都是內門之人罷了。”

 李星群點了點頭說:“蔡夫子,我懂了,意思就是一個門派因為某種原因,承擔了一些社會責任,所以這才以外門的形式,讓那些人有個歸宿之處罷了。”

 “小友聰慧,很簡單就明白了,在你之前有很多年輕學子非要糾成內門外門之分,他們也不想想他們的實力憑什麼作為內門弟子。”

 “蔡夫子你說我帶藝從師,只能是外門弟子,你又說他們實力不夠,這是怎麼一個說法?”

 “因為你帶藝,帶的不是我們儒家之藝,按照路引來說,你是西華門的弟子,按照我們儒家的情報,你是百草谷的弟子,縱然王師姐曾是我們學宮的外門大弟子,但是她已經選擇回到了西華門,就和我們學宮再無關係,你的忠誠度我們無法得到保證。而那些學子們,他們從小接受的都是我們儒家文化,他們的老師多是我們學堂的外門弟子,後來我們學宮更是朝聖之旅,這學宮是他們的聖地,他們的忠誠度是可以保證的。而我說的實力不夠,也很簡單,你可聽說儒家六藝?”

 李星群果斷的回答:“禮、樂、射、御、書、數。”

 “嗯,不錯,你知道的,自古以來都有一句話叫做窮文富武,你看在前朝時期的文人皆是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提筆定乾坤,你看前人,周瑜、諸葛孔明、鄧艾、王猛等人,無一不是文武雙全之輩,後來前朝開創了科舉制度,文人們的水平就直線下滑了,如果這是在朝堂之中也就罷了,但這裡是學宮,要想進入內門必須要文武雙全,所以那些空有文才沒有武功的弟子,也就只能慢慢的在學宮之中,重新開始學習武功,注意!我說的武功是指戰場上建功立業之戰功,而不是在江湖中打打殺殺的武大之術。”

 “如果這樣說的話,現在的五子是不是都擅長戰場戰鬥之術?”

 “也不算,自從我朝太祖皇帝建國以來,戰爭減少了許多,很多夫子沒有機會去參加戰爭。”

 “那小子斗膽知道五子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儒家自從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就從儒家一步步的蛻變成了實際意義意義上的儒教,董子在這學宮之中代表著絕對的聲望,由道境高手擔當。而其他4子,則對武功境界沒有要求,其中現學宮孟子實力只在宗師級高手左右,另外3子武功在絕頂高手上下,有初期的,有末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