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心 作品

第129章 樊樓對(上)

 “你說的前兩點,本官很認可,但是第三點,本官有些不認可,什麼是民心?北齊是契丹族,而我們大啟是漢人,作為北地漢人的他們來說,他們不應該更加支持我們嗎?”

 “太師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啟是在五代十國之後新創的一個朝廷,百姓經過多次皇家的易主,在百姓看來誰來當這個皇帝真的沒有那麼大的意義,誰來當皇帝都是要交稅,誰來當皇帝都是要服役,那麼肯定會選擇一個偏向平穩的環境,要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甚至有一些部隊,高興了屠一個城玩玩,不高興又屠一個城玩玩,試問哪個老百姓願意戰爭?”

 “小友說的很有道理,那小友的意思,現在我們大啟就是不戰了?”

 “學生的意思,結合學生之前說的話,我們已經失去了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最好的機會,現在的我們最好的選擇在學生看來,就是經濟戰為主,武力收復為輔,一旦他們國家經濟衰敗了下來,我們一方面派出部隊在邊境威懾,一方面用錢買回燕雲十六州,這在學生看來是最好的方法。”

 “那如果他們不同意用金錢買燕雲十六州呢?”

 “那就打唄,一個朝廷沒有了經濟支撐,朝廷發不了糧餉,那麼誰還會為朝廷戰鬥呢,只要他們出現新君易主的情況下,我們就打過去,甚至我們還可以派人過去幫助他們新君易主。”

 “孫子兵法曾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交,其下伐兵。小友當真是大才。只不過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朝廷的百官可會同意這樣做?”

 “太師大人說笑了,這只是學生在朝堂之外的淺陋之見。”

 “意思小友進入朝廷主張就會變化?”

 “沒有這個意思,學生的意思是說,進入了朝廷,我的建議就會更加全面化,現在學生並不知道朝廷現在是怎樣一個環境,也就沒有辦法制定相對應的措施,但是學生的思想不會變化,那就是和平收復燕雲十六州,不僅如此,最好還能用和平的方法收回西涼。學生也說了學生不知道朝廷的情況,比如說,朝廷每年戶部的收入具體是多少等等。”

 “呵呵,小友說對了一點,那就是小友確實有一些想當然了,不過小友的建議還是很不錯的,有機會本官會和官家彙報小友的想法的。”

 “先生這萬萬不可以。”

 “有何不可,小友是官家所鐘意的李師師的乾兒子,有這層關係在,小友的未來不可限量,說不定的未來本官還指望小友照拂。”

 “太師大人說笑了,自古以來寵臣都沒有好下場,又何來照拂太師的說法,只求他日學生身敗名裂之時諸位大人能拉學生一把,學生自然就感激不已了。”

 “哦?小友似乎對官家的安排有所不滿?不過想來也是,小友雖然思想還有一些幼稚,但也確實有著不俗的才幹,小友心裡的想法肯定是明明能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卻因為官家的一條旨意成為了官員對裡面的寵臣而非常不滿是吧?”李星群心裡一驚,作為太師的劉沆為什麼會把話說的如此的清楚,他難道不怕有人把這個話傳給官家,不過,既然官家上樊樓都帶著劉沆,那就說明劉沆應該屬於官家心腹那一類的存在,這樣一想後,李星群才回答說:

 “實不相瞞,學生並沒有不滿,只不過學生不知道怎麼做大啟一朝的寵臣罷了。”

 “為何這樣說?”

 “皇權的勢力不夠強大,從古至今,秦始皇發明皇帝這個稱號以來,沒有那一個朝代的皇帝會被人用官家稱呼,皇帝都是官家了,那麼皇權的地位可想而知,這也是之前我們說主戰主和說的形勢已經變化,建國之初,皇帝有把握能壓得住武將,所以可以用那些武將去擴張土地,消滅敵人,但一旦進入王朝的穩定期,後面的君王就不一定有那樣的威望了,君不見前朝玄宗皇帝,如此雄主不也發生了安史之變嗎。”

 “哦?小友這還提醒本官了。當初的安祿山不就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嗎?”

 “所以,我那個乾孃不是壓根進不了宮內嗎?同理的太師想過沒有,貴為一國之君的官家,為什麼連一個喜歡的女人都沒有辦法接入宮中?趙飛燕、趙合德兩個公主府舞女出身,不也成為了漢朝的皇后和貴妃嗎?更不要說搶奪自己兒媳婦玄宗皇帝,搶奪嫂子,弟妹的李世民這些人,這不就是皇權的衰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