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中葵 作品

第五百九十二章 地下城市的傳說

    ()        話音剛落,幾個老頭呵呵笑著走了進來。

    “喲——魯東兄弟,你也在這裡啊?”老眼鏡朝我招了招手,人好像挺興奮。

    “井口在哪呢?”

    老眼鏡身後的韓教授似乎更加迫不及待。

    “就是這口機井,我們的法醫已經檢測過,這機井內打上的水裡還有一種特殊礦物質,再加上三十年前幾位尋找古井那事……我才判斷這地下就是那口古井。”

    我想起孫井水所說的當年那種奇怪的花粉治癒“殭屍病”的那事——如果些事都是真的,病毒又是從哪來的呢?

    難不成也是喝了這“鎖龍井”的水?

    問題似乎瞬間複雜起來——其實此時此刻,我對另一個問題更感興趣,那就是地下城到底是怎麼回事。

    剛才胡主任說當年地下城存在的時間要早於濟南城,這樣算來,古城存在的時間十分久遠。

    據我所知,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於隋代,為山東第一大佛。

    史書記載,證明的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也就是濟南市歷下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

    另外,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

    在城子崖一帶,建立了譚國。商代末期帝乙、商紂王打敗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濼”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西周建國後,行分封制,濟南地區屬齊國。此時,譚國仍繼續存在。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收有譚國一位大夫所作的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濟南屬齊國,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其時著名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南部馬鞍山一帶。

    秦朝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濟南屬於濟北郡,稱歷下邑。

    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其實就是濟南地段的黃河)之南而得名。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東平陵(今章丘區平陵城)。

    西漢文帝十六年,以濟南郡置濟南國,轄境約當今山東省濟南歷下區、市中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縣以及濱州市鄒平縣等市縣。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濟南王劉闢光謀反被誅,國除為郡。西晉永嘉中,移治歷城縣(也就是今濟南市區)。

    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

    魏晉南北朝時期,濟南多處於戰亂之中。晉永嘉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自此,歷城便成為濟南地區的政冶中心。

    南朝宋元嘉九年,於濟南郡僑治冀州,北魏皇興元年複名齊郡。

    隋朝開皇三年廢郡,改濟南郡為齊州,轄歷城等10縣,治所仍在歷城。大業初復置齊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齊郡為齊州,次年置總管府。貞觀元年撤總管府,貞觀七年又置總督府。天寶年間先後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齊州。

    唐代以後的濟南城,在歷史上留的的筆墨就更多了……

    另外濟南還有不少歷史名人,尤其到了宋代以後,例如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辛棄疾和李清照。

    如果說濟南城早在堯舜禹時期,就有人類居住過的痕跡,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地下城存在的時間要早於這個時間?

    再往前可是原始社會時期啊!

    總不會是一群原始人放著好山好水棄之不理,費勁兒挖了個地下城市?

    說不通啊!

    幾個老頭圍著機井轉了十幾圈,然後讓胡主任找人圍著機井挖了一米多深的幾個洞,然後分別從洞裡挖出點土和幾塊小石頭,仔細看了一番後,先是韓教授“嗯”了一聲,隨後幾個老頭都像孩子一樣歡呼雀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