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琿丶 作品

第48章 繁榮之路

未幾,果真有半數兵侍離去。

東方弘計劃開挖三條大河,兩條引水,一條蓄水,那些兵侍們一走,喪失一半勞力,那麼如此下來,半年完工的承諾便要失信。

即便如此,東方弘也沒放棄,無非再修它個一年半載。

朱旦得知,覺得東方弘敢想敢為,由衷佩服,又想到兵府的兵侍大多來自於氏族宗藩,多數都是貴子。東方弘位及兵府大都督,威望之高,無一人可及,——在諸多貴子面前,威望愈高,反而愈難服眾。

東方氏位及人臣,卻是外姓旁支,四象門的某些老氏族深怕樹大盤根難以掌控,早有提防之心。

朱旦貴為漢王世子,從未擔心東方弘有何異心。遙想當年苦求長輩們收留東方弘,正是看出東方弘天賦異稟。如今威震八方,已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相伴成長,情如手足同胞。

看到義弟失意,朱旦的心情很是氐惆。他心懷天下,以百姓為自身使命,見義弟付諸行動,暗歎比之不及,想到那個治水大計可使上陽郡的百姓免受洪患,著實需要儘早解決,於是伸出一臂,主動承擔工程的一半。

朱旦雖為兵府副都督,卻是漢王世子、四象門傳人、朱氏大宗嫡長,乃未來漢州大寶的指定傳人,如此尊貴身份一經出面,再也沒有人敢怠慢工期。

東方弘欣然之至,直呼兄長夠意思。

此後,但凡上陽郡的百姓,皆目睹到一場空前盛況:無數修煉者高來高去,滿天泰斗飛影不絕,要麼開溝挖渠,要麼鑿壩築堤,萬般陣勢,猶如天工下凡,神匠現世,一幕幕壯闊奇觀有如神魔亂舞震撼人心!

消息無脛而飛,傳唱九州。

真的約摸半年光景,待兵府的兵侍們集體散去,三條人工開鑿的大河橫空出世。與之相連的,還有千百條縱橫交錯的引水渠道。自此以後,上陽郡再也不怕雨季,每每降雨,所有的雨水只會順著興修而起的渠幹流向“弘河”與“旦河”之中,最後急轉而下,蓄至“天水淵”。

水利完工後不久,曾經出逃的百姓陸續返鄉,重新落戶。東方弘見此,笑逐顏開,還給每家每戶贈予良田,並減輕賦稅,鼓勵生產,直接讓上陽郡有了新生的氣息。

“弘河”乃東方弘所修,“旦河”乃朱旦所修,所以兩條大河以二人名字命名,至於“天水淵”的名字,有人笑著說,“那名字啊,便是引喻二人的情義猶如天水蓄積永不枯竭!”

岑紹一路航行,兩岸的村莊比比皆是,雖受蝗災塗毒,但也沒有看見餓殍遍野的現象,沿途所見的百姓儘管都是清瘦之貌,然精神飽滿,不似深陷苦難。不說繁華如何,如今的上陽郡比之其他地方,足見治理有功。

岑紹以為,不去說遊氏待半閒居如何,但與百姓來說,倒是盡心盡責,而且延長這條東境水路,等於打開了繁榮之路,此工程雖不及半仙的治水曠功,卻也是福及後世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