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客 作品

第二十二章 金城,黑石

這一天,馬空群一行來到這一趟草原之行的最後一站,也是“阿勒坦”,漢語則稱之為“金城”。

“金城”之名,倒不是說它城高池深固若金湯。

事實上所謂的“金城”也並非城池,周邊只有一圈土圍子,根本沒有正式的城牆。

此“金城”,意味予人財富的“黃金之城”。

只因這裡是一個規模極大的集市,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開集時,都會有來自草原各部族乃至草原之外的大明、高麗、西域的商人帶著各種財貨雲集於此。

只要你膽子夠大、眼光夠準,能發現和抓住商機,便能在這裡攫取到驚人的財富,正應了這裡的“金城”之名。

當然,如果你實力不濟或頭腦不清,被人坑得血本無歸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在這裡是商場亦是戰場,既不乏巧取豪奪,也不缺弱肉強食。

在“金城”南面的入口處,馬空群向守衛繳納了一筆不菲的稅金才得入內。

“金城”據說是由韃靼王庭的幾個大人物建立,這些護衛便是由他們派來維持秩序並收取稅金。

但又不得不說,這筆稅金雖然高昂,也的確是物有所值,因為繳納了稅金的商人不僅獲得了入城的資格,還可以得到一塊劃定的區域,作為駐紮和經營的場所。

當然,食宿等問題便需一切自理,並不在“金城”管理者的服務範疇。

馬空群一行到了指定的地點,安頓好車輛馬匹後,因天色已經不早,所以先搭建帳篷,埋鍋造飯,洗漱休息,到第二天才開始做買賣。

在沿途的各個草原部落,“萬馬堂”商隊拿出來交易的多是茶葉、布匹及各種日常生活用具。

真正能賣出大價錢的絲綢、瓷器、珠寶、金銀器等貨物,只與各部落的掌權者做了少量交易,其餘的絕大部分都要帶來“金城”出售。

而這裡的人購買貨物也不再是以物易物,甚至不會用白銀和銅錢,而是用黃金這種價值最穩定的硬通貨。

這幾年馬空群已逐漸接手了王憐花留在中原的各項生意,他所攜的貨物也大多是由這些渠道得來。

以王憐花的學識和眼光,能用來經營的貨物自然都是精品,只要擺出來便絕不愁沒有買家上門。

果不其然,隨著“萬馬堂”這邊將各種貨物展示出來,很快便有人上前來問價交易。

馬空群看著上門的顧客越來越多,便吩咐飛鷹衛之首的高子賢帶人看住場子,自己則帶了飛鷹衛中的四人逛起“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