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客 作品

第229章 既涉名與利,便惹是與非

 第229章既涉名與利,便惹是與非

 今天上午的半天,馬驥便未再出門,留在家中陪著母親說些閒話,又重點交代了自己打算傳授若梅和若雪武功。

 吃過午飯後,他向母親告了辭,又叮囑若梅和若雪姐妹用心練習奠基功夫,便攜帶了母親親手收拾的一包換洗衣物出門,先到西湖邊坐船行了一段水路,棄舟登岸後又步行一段距離,日落前到了位於西湖南岸、鳳凰山以北的萬松嶺下。

 萬松嶺上原有一座“報恩寺”,後來毀於大唐末年的戰亂。

 在此之前,這方世界的歷史倒是與馬驥前兩世的世界大致相同,但在大唐之後卻轉了個方向。

 在這方世界,那位“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攻入長安後並沒有驕橫失態,依然穩紮穩打地剿滅了大唐的殘餘勢力,一統天下開創大齊三百年天下。

 大齊末年,又是一次重現天下烽煙舉,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亂世,杭州地界一個名為李賡的少年為生計所迫,邀了十幾個自幼相識的夥伴幹起了販賣私鹽的殺頭買賣,並迅速依靠仿若天授的非凡膽識與頭腦,賺到了起家立業的第一桶金。

 他眼見得群雄蜂起爭鼎逐鹿,糾集千八百人佔據一城一縣便稱孤道寡者層出不窮,自然而然生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野望。

 於是他以販私鹽所得的財帛招攬義兵三百,豎起大旗自號“奉義將軍”,宣佈加入爭霸天下的遊戲。

 因世間有武功道法的存在,故此一方勢力的強弱除了受土地、人口、兵力、財富等因素影響外,高端戰力亦是不可或缺甚至是足以決定勝負存亡的決定因素。

 偏偏李賡不僅是天生的政治軍事大家,同時還是天生的武道奇才,竟憑藉早年一點淺薄的武學基礎自創了一路被後人稱為“武帝龍拳”的絕世武功,進而拳鎮九州威加海內。

 馬驥自山腳沿一條漫長石階疾步而上,一路穿過“萬松門”,繞過“孔聖殿”與“明道堂”,到了後面上舍生專屬的寢室。

 當初太祖武皇帝李賡雖以武功平定亂世,即位後卻格外重視文教,幾次傳旨令天下廣建書院,為國家培育英才。

 一旦升為上舍生,所享受的師資、食宿等待遇都遠勝於外舍生乃至上舍生,不僅學雜費用全免,更可以接受山長杜衡的親自教導,甚至有機會享受杜衡在官場的人脈蔭庇。

 普天下的梟雄豪傑雖眾,卻紛紛在李賡的拳勢兵鋒下或灰飛煙滅,或俯首稱臣。

 前後十四年光景,李賡不僅以南征北混一區宇,還成就武道一品,權勢武功俱登至尊而制**。

 李賡國號為“虞”,定北平為都城,改稱“順天”,在位七十二年後,於百歲高齡無疾而終。

 這座書院佔地超過百畝,主體建築佈局沿用官學“左廟右學”的形制:左邊近山處為“孔聖殿”,即原“報恩寺”所在,為崇禮祭祀之所;右側平坦處為“明道堂”,為傳道授業之所。

 這便不得不說,即使是書院這等所在,也免不了人情世故的滲透,如韓騏這等“學渣”,卻能和馬驥這“學霸”一路同行步步高昇,穩穩佔據一個上舍生名額,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萬松書院”效法了國子監的“三舍升補法”,分出“外舍”“內舍”“上舍”三類班級,初入書院的新生皆分在外舍,學業優異者升入內舍,經多次考核證明有參加解試、考取舉人功名潛力者再升入上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