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睡覺的小泉同學 作品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呼百應,熱火朝天

張順帶著漁夫們,兵分幾路遊走奔波於各地。

每從一個的地方回來,都能裝滿十幾輛馬車。

按照潘雪兒的吩咐,一撥人前往張家糧棧,運回來十萬斤稻米,十萬斤白麵。

一撥人前往醉仙酒家找曹正,在他的幫助下,採購了上千頭肥豬和雞鴨。

一撥人前往清風山,運回來一萬斤精鹽。

一撥人前往開封府,找韓明澤取回自己提前向祝確索要的五萬斤青菜、五萬斤白菜。

此外,還順便掃蕩了沿途各個州縣的工行和藥行。

採購了大量的碳酸鈉、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生石灰,有多少要多少。

沒兩日,柴皇城也帶著兒子和商會的成員們,來到軍糧廠,幫助新來的難民們,安排住處。

並且,按照難民每個人的所長,以及曾經從事過的行業,給他們分工到各個部門。

譬如會做飯的,別管是在飯館當過大師傅,還是在鄉間做過大席,統統安排到加工部。

農民出身的,基本上都有一把力氣,分到最耗費體力的處理部。

愛聽戲的,會說書的,則統統安排到外銷部,跑業務,拉生意。

當然,作為軍糧廠的老闆,潘雪兒也沒有閒著。

她在穆家莊的後院,種下了自己的三枚心想事成種子。

分別種下辣椒、玉米和紅薯。

按照正史,這三種作物,基本上,都是在明朝的時候,才傳入華夏的。

潘雪兒讓三種作物,提前數百年便出現,自然是有他的用意。

邊關氣候嚴冷,常年天寒地凍,許多將士的棉衣無法供應,每逢大雪之時,幾乎凍得寸步難行。

辣椒,不僅可以用來驅寒取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療風寒。

就算不論功效,單單是口味,也可以給將士們的味蕾,來一波熱情似火的衝擊。

玉米,產量大,儲存方便,價格比精米低廉,口味卻更加優秀。

待到日後,可以用作軍糧的主食,必然會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