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兩千萬歲入

就這種糧食產量,咱大明朝的百姓就算按最差的北方旱田畝產八斗來算。

三畝半的地,一年也能打出二石八斗的糧食。

而明代一石是一百五十斤,明代一斤合現代五百九十五克。

一年二石八斗的糧食產量,相當於現代的五百斤以上了。

要是有這待遇不要說其他老百姓了。

他李自成和張獻忠要是一家老小人人都有五百斤糧食的配給。

現在還在為咱大明朝兢兢業業地辦事呢!

這還是按照最壞的情況來算的。

不僅在人口上給了咱大明朝面子按了兩億來算。

在畝產上也是照著陝甘最差的旱田來算!

要是從實際上來估計,咱大明老百姓人均糧食當在八百斤以上!

當然了現在是小冰河時代,有天災。

可是在天災面前,但凡咱大明給力一點也能通過興修水利來緩減。

更何況咱大明朝的老百姓多能忍!

不要說一年什麼八百斤糧食、五百斤糧食了。

一天但凡有二兩米,老百姓水裡放點米喝碗粥,再弄點樹皮和觀音土。

他們也不會去造反啊!

所以說天災只是導火索而已,而在天災之下是咱大明食利階層的不當人。

要是在天災之下真的沒辦法的話。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何以在陝甘養活十幾萬大軍,並且還在西安有大量節餘?

連陝甘這種地方換了大順後,無論是軍隊還是百姓都能活下去。

其他地方就更別提了。

更何況還有孫可望的大西政權在雲南開闢的世外桃源呢。

西營入滇之前,雲南是天災人禍。

可是孫可望大治之後,雲南米價七錢。

甚至在西營興修水利之後,雲南各地不僅抗住了天災。

而且還達到了畝產二石以上。

大西軍在軍田六七鬥,民田八斗至一石二斗的徵收後。

雲南老百姓依舊生活美滿。

大順在一片石敗退回陝甘後,停止追贓助餉,勘察田畝重新收稅。

結果不僅可以維持軍隊和政權的開銷,還能持續與滿清作戰,並未受到糧草的困擾。

甚至在撤離西安之時,還能留下大批結餘,被田見秀資助給了阿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