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兵者,國之大事。

 李為走後,宋晏清將那本書丟給薛巖,照舊朝鳳儀宮走去。 

 奶孃正追著他弟弟餵飯。 

 宋晏禮跑不穩還不看路,一下撞到他腿上。 

 他抱起宋晏禮,和皇后講了講自己這兩年來的生活。 

 報喜不報憂。 

 天色漸暗,他離開鳳儀宮,抬頭看向天邊逐漸漫上的墨色,心裡莫名沉重。 

 他回去看了那本書,並不完全相信書中所寫。 

 安王而立之年仍未娶妻,疑有斷袖之癖。 

 先皇臨終前幾日,召安王夜談,留宿勤政殿。 

 皇后拒出後宮,恐有疑。 

 兵部侍郎押送糧草至西南邊境,三月餘未有回信。 

 京郊懷柔縣,富商殺知縣,佔府衙。 

 …… 

 宗室,民間,朝堂。 

 分門別類,簡明扼要。 

 其中,郝丞相家的二公子棄文從商是最令人費解的。 

 當初他們一起在國子監讀書,夫子每隔幾日便要誇讚一番郝二的文章如何如何。 

 第二天,在文德殿旁聽早朝的時候,御史臺彈劾攝政王擁兵自重。 

 不一會兒,堂下便嘩啦啦跪了一二十人。 

 宋晏清觀察著宋閒的表情,想看出點什麼。 

 但宋閒不看他,既不承認,也不自證,只將各位大臣請起來,然後繼續說下一件事。 

 “西南水患刻不容緩,眾位大人可能舉薦治水人才?” 

 郝丞相推薦去年的進士,說他老家在那邊,做事更盡心。 

 李丞相推薦自己門下一名學子,說他家中世代治水,對此道頗有心得。 

 吏部尚書推了西北的一名知府,說此人近三年政績斐然,極受當地百姓愛戴,於治理民生當面頗有本領。 

 光速下朝後,攝政王帶著宋晏清,邀三位大人至勤政殿詳談。 

 迅速敲定章程,當即發佈詔令,命三人即日啟程。 

 三位大人離開後,攝政王便讓宋晏清離開去找太傅。 

 他坐在勤政殿新添的小桌案前,從一摞摞奏摺裡隨手抽出一卷,打開便看。 

 那麼多奏摺,危如累卵。 

 其中一卷被帶出來,落在地上。 

 奏摺咕嚕嚕滾到宋晏清腳邊,展開大半。 

 先內侍一步,宋晏清彎腰撿起來,掃了一眼。 

 ……攝政王謀害先皇,疑因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