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yu續 作品

第1783章 謀士和主公

 現實中你會發現,一個再好的方案,垃圾領導說了的事,最後會各種內耗不了了之。優秀的領導就是有辦法讓事情動下去。這裡說的垃圾領導是指三屬性強行當領導的,而優秀的領導是有四屬性有領袖值的。 

 你別管是先天的還是後天賦予的,領袖值這玩意,他有就是有!他就是能說服別人,就是能感染別人,就是能彌合矛盾,就是有不容置辯的說服力,能把各懷異志同床異夢的團隊拽著往前走。能給團隊無比宏偉的願景,也能把事情落實到最下層的一個普通員工。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籠統的把這種能力稱為:個人魅力。 

 典型的例子,就是諸葛亮,前期關羽、張飛沒一個服諸葛亮的,但是後期哪個不服?! 

 這不是絕不是憋個大招,說一番動人的演講,或者弄個什麼磕頭下跪把對方感動得淚水漣漣,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挺身而出主動幫別人平事兒;審時度勢、給別人臺階下;吃虧捱揍之後樂呵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其實老大也不是一無是處,領袖值不也一樣能賦予老大們能力嗎?雖然具體表現,可以表現在用人和納諫上,但是究其根本,還是甄別能力。 

 蕭何是力薦了韓信,水鏡先生和徐庶也是力薦了諸葛亮,但是最終做判斷的不還是劉邦和劉備自己嗎?他們兩個是言聽計從的主?如果是的話,那麼在那個亂世,他們的墳頭草早就兩米高了。 

 這個說明他們自己也是有識人水準的,也就是甄別能力。這個就是領袖值賦予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歷史上那麼多君王就是做不到呢?因為他們都是被推上去的,沒有領袖值給自己開領導技能樹啊! 

 王世充當上皇帝后,他也試圖廣開言路,鼓勵大家提建議。但他廣開言路了幾天就虎頭蛇尾草草了事。 

 是他惺惺作態嗎?有可能是,也可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試想,廣開言路每天有幾百個人來上書陳事,就算只有一百個人,就算看一份上書只要五分鐘。好傢伙,五百分鐘,八個多小時,還全年無休,996、007資本家都沒你那麼狠的。超負荷工作時真的會猝死的。是你個聰明人,你會不會停?皇帝是享福的,不是來當“世界第一大怨種”,不然歷史上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皇帝呢? 

 說到底,王世充就是沒有甄別能力, 

 張良的確是被稱為“謀聖”,難道一輩子就沒出過餿主意嗎?劉邦要是什麼都聽他的,一點甄別能力都沒有,陰溝裡面的水也很深啊! 

 提出建議是謀士的能力,老闆可以有這種能力,但是卻不重視這項能力,他們重視和需要的是“決斷”的能力。這是更高層次的能力,是隻有領導技能樹裡面才有的能力。 

 老大不需要得出那些建議的能力。他只需要在這些建議之中,能以最快的速度甄別出正確的那個。然後讓正確的人去落實這個正確的建議。 

 讓合適的人去幹合適的事情,這個本身也是領導技能樹裡面的能力! 

 至於垃圾領導犯的錯誤:猶豫不決啊,瞻前顧後,剛愎自用,寵幸小人,偏聽偏信等等。說白了,就是能力有問題。他們就只有三屬性非要當老大,沒有甄別能力罷了 

 或許你要問,難道劉邦就一次決策都沒有錯誤過麼?會不會恰好用了一個餿主意呢? 

 那當然有,不然他50萬大軍怎麼會被項羽三萬大軍打敗,逃跑的時候數次把妻子、兒女踹下車呢?呂雉大概率就是從那個時候黑化的吧。 

 我想只要是人,人都會犯錯誤。 

 但是劉邦為什麼能最後成功,因為他憑藉著自己點滿的領袖值,搞到了一個團結的團隊,可以讓團隊幫他分擔錯誤的代價,也就是說他有無數次試錯的機會。 

 但是反觀項羽,他領袖值低下,他沒有團結的團隊。即便他能破釜沉舟,以少打多贏下戰役,但那是因為他不能輸,他一次都不能輸。輸一次就全完了,後果全部得他自己扛著 

 劉邦可以輸99次,只要贏一次,他就贏了。但是項羽他就算贏99次,只要輸一次,他就全輸了, 

 這個就是領袖值的價值和影響! 

 所以,我不建議大家靠著什麼成功學、偉人傳記,去贏得人生的成功,那真的是白費功夫。 

 司馬遷,施耐庵,羅貫中,以及那些傳記作家們,他們其實並不知道,一個真正優秀偉大的boss是怎麼一回事。 

 領導的世界,畢竟離他們太遠了。 

 這個就好像一個舔狗,教另外一個單身狗怎麼追女神! 

 一個是真敢教,一個是真敢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