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小雪花 作品

第73章 我贈你一刀!

 在父母面前,他永遠是那個沒長大的小孩兒。

 雖然張杭創業方面,得到了很‘逆天’的成績,但生活起居、情感方面。

 張承文和王彩霞都叮囑了一些話。

 王彩霞笑盈盈的問:“你和雨琪最近經常在一起玩嗎?”

 “還好吧,偶爾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平時我比較忙,我不只是班長,還是學生會副會長。”張杭微微揚起頭。

 像是一個等待讚揚的小屁孩。

 但二老不是很清楚,副會長的含金量。

 “當那玩意幹啥啊,操心操力的。”張承文一副不敢苟同的樣子,但還是支持的語氣說:“你願意做也可以,別耽誤了學業。”

 “好吧,我知道了。”張杭咧嘴一笑。

 “當班長什麼的,肯定鍛鍊人啊。”王彩霞拍了下他的胳膊,笑著說:“兒子可比你強多了。”

 “哈哈哈,是是是。”張承文連連點頭。

 “來,兒子,吃這塊排骨,肉多。”

 王彩霞給張杭夾菜:“你開了兩個公司,手底下有多少員工啊?”

 張承文猜測:“不得有個......二十人?”

 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有二十人他覺得差不多了。

 張杭卻好笑的搖了搖頭:“不對,再猜一次。”

 “難道是十個人?”王彩霞又道。

 “是多了還是少了?臭小子,別賣關子,趕緊說。”張承文笑罵。

 “我現在的員工,具體多少我不清楚,但超過兩百人是肯定了。”張杭哈哈一笑。

 “噗......”

 張承文一口水噴了出來:“多少人?兩百多人,那一個月要開好幾十萬出去啊?”

 “現在還好,除了極少數人,其他的都是實習期,這兩個月開出去的工資不算多。”張杭細算了下:“前期運作要投錢,等遊戲研發好了,就能慢慢盈利了。”

 最大的來頭,就是遊戲,現在還遠沒到傳媒公司發力的時候。

 海外油管平臺發展好了,倒也能賺點錢。

 最主要的,就是經營粉絲,只要粉絲多了,賺錢的路子就多了。

 “貼吧還能火幾年,先搞好貼吧再說。”

 張杭心裡有自己的打算。

 張承文和王彩霞看著眼前的大兒子。

 心裡有著一股自豪感。

 更覺得,張杭身上隱隱有了一絲獨特的氣質。

 他自信,陽光,開朗,有敏銳厲害的商業目光,剛上大一沒有玩物喪志,而是努力發展公司,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親人中的偶像存在。

 都說錢養人,這東西多了,氣質和人格魅力,都有相應的提升。

 就像是網商馬,剛創業時說的話和成功後是兩樣,分量沒法相提並論,氣質和格調也沒法比。

 人都是慢慢成長的,包括張杭,也是如此。

 他在逐漸學習、並適應商人的身份。

 “我兒砸就是帥啊。”王彩霞怎麼看都看不夠,還伸手捏了捏張杭的臉蛋。

 “對了,我告訴你大伯,小舅他們了,今天中午親戚都來看看你,一起吃頓飯。”張承文如實說道。

 張杭頓時笑了聲:“那家裡要熱鬧了啊。”

 兩邊親戚都來,至少要擺八桌左右。

 張家和王家人都挺多的。

 張承文有七個兄弟,他排名第五,親近的人稱呼為張老五,王家那邊也是七個,四男三女,老媽是最小的。

 張杭從小就討人喜歡,紅包收了不知多少次了,如果攢著,堪比喬雨琪的存錢罐,但高中三年都花光了。

 兩家以前是一個相鄰的村子,因為發電廠創建佔地,一批年齡合適的人經過培訓後成為正式員工,還有楓葉鎮邊緣的一個造紙廠,有不少親屬是那邊的員工。

 真的是運氣相當好了,在楓葉鎮,他們親屬的條件算是很好了。

 張杭記得發電廠在鶴城給員工福利樓房,自己家是拿了錢,沒去那邊,有親戚則交了點錢拿了樓房,在鶴城住的也有一些人。

 最主要的是,親戚間的氛圍不錯。

 除了一兩個不太對付的親屬外,其餘人和自己家的關係很親近。

 當然,沒有被佔地,條件沒上來的親屬也有,自從張杭記事起,就瞭解那些人,除了急事外從不借錢。

 不像張杭聽同學說過的一些借錢不還的惡劣親戚。

 吃著碗裡的排骨,張杭不由想起了上一世的自己。

 他在公司營銷部摸爬滾打,做到了主管的位置,交往個女朋友,兩年賺了四十多萬都花光了,談婚論嫁時本來要三十萬彩禮,家裡沒多少錢,但是開口借錢後,三十萬分分鐘湊齊了。

 其實能借到更多,但二老都退休了,身負鉅債要多久才能還清?

 張杭知道她是伏地魔,拜金女後,也就沒那個心思了,雖然花了不少錢,玩人兩年,也算兩清,他不得不佩服,那娘們白蓮花的段位蠻高的,但活兒好也是真的。

 ‘媽的,和她分手後,老子就被車撞重生了。’

 張杭心中吐槽:這事兒是運氣好呢,還是運氣賊好呢......理不清呀!

 他只知道,重生回來後,是真他孃的瀟灑!

 吃了一碗米飯後,張杭放下筷子,笑著說:

 “吃頓飯也挺好的,但我中午有事,飯局約晚上吧?”

 中午還要去和孫大彪吃飯,這是這次回來的主要原因。

 “也行。”

 張承文點點頭。

 “兒子,你坐車累了吧,要不要去睡會兒?”王彩霞問道。

 “行,我去躺會兒。”

 張杭擺擺手,回到了自己二樓的臥室。

 打開門才發現,自己臥室的地面,放了不少東西,被當倉庫了似的。

 “我只是上大學去了,又不是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