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章 序言

 至煬帝時,其好大殆政、離德荒國至極矣。乃有司馬太公望、太史周公旦者輔佐其宗親別支大昌、大發父子革命中興。大昌不壽,其子大發乃克靖元兇,紹嗣宗祧,是為中宗元帝,以羈縻之策平定四方,在位六十年,以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忽為三公,合尹吉甫、南宮括、散宜生、閎夭、太顛五卿士稱為八元賢者參謀國政,內修仁政,外膺武功,封建八百方國,闊疆四方萬里。雖前後有睿康之治,昭宣中興的勃興,前宇朝依舊如同先宇朝、中宇朝一樣的命運,元、睿、康三代之興歷經穆、共、懿、孝、夷、厲、昭、宣、幽九世之衰而走向沒落。睿康之治因後繼者昏聵顢頇,皆付之流水,穆帝好四方遊獵、樂而忘返,其子共帝性柔苟安,共、懿、孝、夷、厲五帝皆朝綱紊亂,政治晦暗。雖有昭宣一時振奮,但待宣帝傳位幽帝,國家依舊淪喪。幽帝侫嬖臣、愛寵妃之子,太子舅父引東原蠻兵破帝都,幽帝放於東圉而亡。

 先宇朝、中宇朝、前宇朝,三者合稱上古宇朝,凡三十六世,歷千年而終。

 南方諸侯北上勤王,殺太子及其母族,然中州殘破,諸侯擁庶長子南下永州,於醴海之濱,金泠水下游,會稽山南麓的真揚七丘,興建馠玉城,為承天府,行司隸事,所謂中古宇朝。這中古宇朝凡三十世八百年。

 當時王室威權不永,武力不能及西方、東方諸侯,故與上古遺民部落建立新禮法、定宗法,以西方日月天樞山、中央崑崙山、東方壑明俊疾之山、南方天台之山、北方北極天櫃山為五聖山,以五帝為尊,立宗教,綏靖諸侯,然天下群雄早已行兼併之事,史稱下宇朝。又二十五世六百年,大宇朝上有嗣統之爭,內有天道宗法分裂,外有地方豪族勃興,下有各地軍主林立,於是大宇朝紀元二千四百年時終於國家分崩離析。

 下宇朝哀帝難以平息朔州北狄諸部南下,北狄三部南下,其中赤狄十二氏族泛舟自北海長途侵擾西海達七千裡,內侵廣千里,往來神出鬼沒,剽掠行蹤不定。幽皇帝不得已下詔沿海之地凡官員、吏士、豪強、宗族皆可結營建塢自保,按軍功及民戶賦稅之數賜爵酬功;長狄三大氏族走陸路泛中州諸水南下直抵國家腹地,中州久不披兵,除州郡大城,各地難逃兵燹,幽皇帝遣其姨母弟虎淵經略中州;白狄五氏族由蕃州南下,席捲遼東九夷,當地各部不得已南下,內附大宇朝雲州、高州,朝廷詔令當地世家大族聚兵備戰。

 哀帝四十四年,北狄會師於醴海鹹陰島,勾結朝廷內賊,竟然攻破承天府,哀帝戰歿,北狄劫掠而去。哀帝太子出西州,地方豪強及帝室小宗擁立為皇帝,即大宇出皇帝,但政令不出濱州、瀛州及西州之地,即自大江入海口至崑崙山西麓,沿浪滄水至中海以西為後宇朝,大宇朝自此遷國西去,自此為世人稱為後宇朝,也常稱之西宇國。

 後三年,後宇朝與永州大肇國、中州大綦國、高州大晟國於滄浪水與沔水交匯處的滄中城會盟,並於城西紫柏山盟誓,正所謂“紫柏之盟”,也是四邦分治四方之政開端。

 《紫柏盟》的五條盟辭:

 初曰:「天命不常,惟歸有德,金德既衰,中央不永,大宇皇只,地利庚辛,欽順天命,保綏宗廟,唯!」

 再曰:「北陸玄冥,正道陵遲,世失其序,幸賴虎氏,大庇氓黎,穹蒼眷佑,立國大綦,以彰有德,唯!」

 三曰:「中道不造,禍難既積,國命有歸,元帥鰲氏,靈武秀世,一匡頹運,再造區夏,建國大肇,唯!」

 四曰:「東土彌遠,宇德湮微,昏毀相襲,惟賴龍氏,服膺明哲,輔亮宗家,天眷大晟,底綏東國,唯!」

 五曰:「無曲防,無遏糴,無忘賓旅,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宇朝於神洲大半江山盡付他人,即便與此,出皇帝乃為西陸諸侯擁立,根基淺薄,及出皇帝崩,嫡子桓皇帝於龍子灣西北的鴛鴦城即位,並將其皇庭確定於此,直轄疆域向西達擎雷水中游,東至四帝盟書藏寶地宮所在地——玉藏城,向北到達擎雷水支流公和水。

 其他疆土則由五方伯為首率諸侯分領之。

 濱州其餘由駱益伯與熊尚伯共掌之,其屬合計諸侯三十六家;瀛州由出皇帝庶長子、桓皇帝庶兄虞平伯掌方伯事,瀛州三島,鏖鏊鉅島(愛爾蘭)及軒轅臺(蘇格蘭)乃西戎各部聚集之地,若海北之島名豐沮玉門(不列顛)唯寒暑水兩岸至若海邊有中土百姓殖民,也盡為西戎之地。虞平伯憑藉此地鄉紳九十二家維持統治;西州由黿鬻伯與螣康伯共掌之,其屬合計諸侯二十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