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43章 南山降虎覓菟裘

 說起來這雨凇乃是玉清真人偶遇而收入門牆,此人本名智全寶,乃是這天台山中獵戶出身。家中兄弟二人,只因父母早逝,乃是兄長將他拉扯長大,而山野不過幾畝薄地,隨著日漸長大,不敷溫飽。於是,兄長便賣了田地,在山下縣城內盤下鋪子以炊餅為業,而智全寶卻似牛犢般逐漸壯大成這擎天擘地的大漢,仗著一身氣力便在山中打獵貼補家用。

 宣宗駕崩之時,這天台山不知哪裡來了吊睛丈八大蟲為祟,吃盡走獸牲畜尚不知足,竟在這林野間以行人為食起來,便是有那獵戶逞勇進山,也是白白送了性命。饒是官府下了榜文,許了賞錢也是無人敢去冒險。

 於是,當時知府老爺乃央求中樞,請動道門宗師前來除此妖孽,玉清真人乃是嫉惡如仇,雷霆霹靂般的性子,聞知此事,也不帶徒弟隨從,一個人便下了西崑崙而來。

 這邊廂,智全寶的兄長智金寶卻倒了黴,做炊餅時倒了籠屜,砸壞了脊背,那郎中看了一陣卻無良方讓他復原,只開了一味方子,非虎骨烹透了碾成粉末,活了虎血做成藥丸吞服才能讓他兄長康復。

 於是這智全寶便收拾了應用之物,拿了朴刀、繩套、獵弓、匕首便進了山,非要打了這大蟲給兄長治病。闔縣百姓雖然都贊其孝義悌親,但是全當他是去送死,臨走乃是這元三兒的親孃舅,便是承明樓裡釀酒的糟頭兒,乃送了他三葫蘆上等好酒,便是送死也能落得痛快。

 這智全寶看似莽撞,其實是個九竅心思之人,先去那屠戶鋪子裡花二文錢買了一罈子豬血,又買了幾個豬尿泡放在瓦罐裡用豬血泡上,密封起來。

 便是進了山也是先從大蟲甚少出沒地方先走,然後到了深山那萬壑松林所在,才又繞著山路往大蟲棲息的山澗而去。

 眼見得天色昏暗,這智全寶曉得大蟲到了夜裡才是發威時候,於是找了個山崖邊的石槽子對付了一夜,清早繼續趕路。

 又走了半個時辰,隱隱約約便傳來瀑布湧落的水聲,於是,他便不再上前,便在這片松林中尋覓好下套子的所在。

 不多時便找了個向陽的小山崗,兩三棵一人橫抱大樹,旁邊則零落十餘棵碗口粗細松樹。只看這智全寶做事有井有條又十分利索,先拿著幾個繩套做了絆索套子,又用麻繩將那瓦罐依著一顆粗壯大樹吊起至一人高處,然後將兩三把匕首,頭衝上插在瓦罐左近,皆用土塊石頭埋結實了,再用松枝草草蓋上,最後便爬上一個樹,隱在松枝之中,還拿松脂抹了鞋底,等那大蟲出現。

 也不知是他幸運還是倒黴,小半個時辰便傳來虎嘯。

 聽得虎嘯聲起,智全寶立刻拿著獵弓將那瓦罐射破,泡了一夜的豬尿泡並著腥臭的豬血便淋漓而下,這等氣味隨風便散開來,莫說老虎,便是行人隔著半里地也能聞到味兒。

 於是智全寶便靠在主幹,斜臥樹杈之上,也顧不得松葉刺撓,耐心等候。

 這一等便沒了準時候,慢慢的虎嘯聲也沒了,周圍寂靜的似一切都停住了一般,這智全寶一是心大,二是心煩,三是心焦,便拿起葫蘆喝起酒來,這荔枝貢乃是果酒的滋味,糯米、白米、高粱為麯,又精心調配窖純的麴酒,入口口感爽利,便起了酒性,一葫蘆一葫蘆的喝了起來,竟是將三葫蘆的醇酒一口氣都喝盡了。

 這可是幾斤上好酒水,哪裡敢如此放肆一飲而盡。果不其然,慢慢的便是酒氣上湧,這智全寶恍惚間便癱軟就在樹上睡了過去。

 也不知是過了多少時候,這智全寶半夢半醒間,只覺得不遠處有一夥人圍著一桌席面放肆吃喝,吵鬧的他不得安生,正要發飆,卻立刻冷汗湧了出來,殘酒立刻就醒了。

 果然,哪裡有什麼一夥人聚餐,分明是那不遠處樹下乃是一頭丈許長的大蟲正在吃著豬尿泡,難怪這廝半天不見蹤跡,原來還拽了一隻小羊羔子來,這也是會吃的主兒,還知道把這羊羔子在豬血裡和弄了來吃,只吃的津津有味。

 也幸虧這豬血腥臊,這松香濃郁,否則他這一身酒氣哪了能躲開這大蟲的鼻子。饒是如此,眼見得此大蟲,智全寶心說不好,如此巨獸,莫說他僅靠軟弓朴刀,便是十餘個禁軍甲冑俱全也難拿下。

 心下畏懼,腳下就軟,更何況已經盤在樹上半日,這雙腳早就麻了。智全寶本想換個姿勢,再往樹上面去一些,豈料腳下一滑,人就這麼下來了,急忙中忙抓住朴刀,也是命中該有此劫,這生拉硬拽之下,朴刀的刀頭竟卡在樹梢中,硬生生拽掉了,待他下來地面,手中朴刀只剩哨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