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48章 此事怎期無定準

 而關於東丹使團,便是這夥消息最為靈敏的行商們,也不知道具體情形,因為這支隊伍已經完全脫離商道,便是有人看到,也沒法子將消息儘快傳遞回來。唯一知曉的,便是這使團最後出現在大眾視野便是前日天中城外,然後便一路向西轉入中條山去了。若果真如此這使團只能在中條山南下走山**,往應天府而來。

 仝三郎說完了他這邊的收穫,蘆頌也不忙著分析,而是將自己這邊的所見所聞也講述一番。才介紹完這城外蘆海書院與內城應天書院的糾葛,便見仝十一郎風風火火的跑了進來。

 “幾位哥哥,風大哥他們回來了。”

 聞聽此言,幾人便起身迎了出去,才到小院內,風鳴三人帶著元三兒已經進來了,宗六郎則幫著後面的廚娘庖夫拎著食盒,幾個僕役也都端著各色用具跟在後面。

 如此情形,幾人也是有些吃驚,看柳瑒眼色,四人也先不問緣由,只將風鳴等四人讓進堂去,元三兒乃是一等一伶俐人,便告罪去安排下人們去小廚內準備餐食,而仝十一郎與宗六郎則在堂前門廊上玩耍,其實便是守備於此。

 幾個人便往後堂正房去說話。

 入得內室,風鳴三人一身夾雜著酒氣的汗味,更少不得許多脂粉氣撲面而來,味道堪稱絕倫,三娘不禁屏住氣息,而蘆頌幾人也先避開緩了緩。

 三娘本來看著三人引著一群外人來便有些生氣,再看這三人一身的狼狽,如何不知道他們幹什麼去了,便是風鳴當面,也不由得叱責,

 “咱們幾個是做什麼來的,且不說帶了什麼閒漢潑皮,便是吃酒也該注意些分寸!”

 三人便是兄長,也被這女子說的灰頭土臉,不等坐定,便開口解釋。

 諸人聽罷才覺得這三人今日才是奇遇,再聽得智家兄弟的好意,幾人也都覺得有智全寶這等地面奢遮人物幫手,實在是幸事。

 趁著元三兒張羅餐食,幾人便湊在這裡勾兌今日見聞。輪到蘆頌也是長話短說,說道要點,還有三娘拿出文冊比對詳情。

 蘆頌今日便是在城南蘆海書院裡盤桓,若說應天府儒學上面的故事,蘆頌堪稱半個行家,這蘆海書院便是其父昔年在此地為官時,由官府與諸士紳合資興辦,而蘆頌便是在這書院中度過了兒時歲月。然後宣宗潛邸時的老師鹿中殊在此任職時,朝廷將丹陽城升格為應天府,並在太丘縣城興辦天台書院,然後士悅為母守喪而居應天府太丘縣寧陵鄉,便邀請士悅執掌天台書院教習,並協助其擴建整修應天府城,而在士悅學士主持期間,整個應天府的學風為之一振,待應天府大體整修完全,便又在原丹陽商辦玄明書院基礎上營造應天書院,創造了一府三書院,學生競太學的奇蹟。

 於是蘆海、天台、玄明當時合稱應天府書院,薈萃海西、山南學子合計一千五百人,更有諸國遊學才俊三百餘人,而士悅學士則勤勉篤學,以身示教,倡議時事政論,倡導學以致用,大肇世風為之一振,也為日後慶康新政埋下伏筆。

 然而隨著慶康新政不了了之,新政骨幹如士悅、橫瑋、申撫、巖介、簋璧之、轅復、陽攸、梅聖臣等皆貶謫地方,唯鹿中殊、子庚節為平衡朝野而留任中樞,便是蘆頌父親、宗放等與新政糾葛密切之人,也遠放田園。

 慶康新政一應故事皆為舊黨清算嚴查,如今天台書院早已荒廢,蘆海書院若非簋璧之弟子,也是大肇開國功臣之後,應天府的世家顯宦黎氏兄弟主持,只怕也淪為蔓草荒煙所在,至於玄明書院更是改弦更張的中心,早已淪為城狐社鼠沆瀣一氣的巢穴,昔日文采薈萃早已風吹雨打去。

 因此蘆頌在蘆海書院訪問故友舊學,拜見蒙師教諭皆唏噓昔日盛景,雖未能拜會黎氏兄弟,卻也收穫頗豐。

 首先便是應天府尹拿捏不住本地豪紳世家便索性告病,避讓利害於啟封城,如今便是左右通判分庭抗禮,而這右通判掌握庶政文教事務,內城及福昌縣也為其羽翼,而這左通判執掌武備商貿事務,外城的壽安縣便被他收入囊中,至於蓼谷縣、太丘縣則首鼠兩端,居中妥協。

 而這京北要地也因為情勢複雜,紛爭不斷,轉運司、提刑司、安撫司皆怠政闕員,如今只有提點刑獄使司尚在運轉,但是憲司正印,提點京北路刑獄公事也是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