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19章 三日庚生兌戶開

 如今朝堂上拜相執政者七人。

 首相乃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使畢士元字舜舉,即昭文相也。此人也是名門望族之後,始祖乃是前宇朝號稱“中興四聖”之一的畢公高,與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忽齊名。其曾拜參政,再拜樞密使,然後以使相宣撫北地,也是鎮撫三關狄帥的老上司,才從北地召還京城拜為首相,就傳來東丹使團覲見而有窺伺大肇虛實陰謀犯邊的消息,而他即是左相又是熟悉北邊事務大臣,因此應對東丹陰私入寇局面便是當仁不讓第一人。

 次下,乃是右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授任兵部尚書青陽正字師賢,即集賢相也。此人以布衣進言而為宣宗簡拔,及進士第歷任大理、史館、諫院,敢於直諫任事又以邊臣處置軍務,為邊臣時與慈聖叔父相善,及慈聖稱制遂拜樞相,未幾舊黨內訌,因被人攻訐其子侵奪官人家產而貶黜。此次再被召回拜相,已是四登兩府,九任八座,已然是花甲之年,而慈聖也把他當做親近人,以制約慶康新黨諸公,故此人嘗與子庚相公互相傾軋,以任職兵部干涉東府事務。

 子庚節,字仲亨,官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檢校太尉,即門下相或稱樞相也。子庚節已然是慶康新政諸公尚在朝為官之第一人,如士悅、杜溢、營丘灝三位昔日相公或放或貶,皆流竄地方,因此子庚節雖然有孤高桀驁,剛決自任的缺點,卻因慷慨純亮,奇謀善斷也為朝野敬服,其剛直作派雖為慈聖所不喜,卻也離不開其執掌東府,撫慰邊患,安定宇內。

 再下,則是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守司空理太初字至元,即揆相也。其乃是今上於東宮時的太子賓客,素為東宮親厚,及天子御極,即任禮部侍郎,再授南京留守,然後轉戶部侍郎,尋授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俄而遷工部尚書,旋拜相,可謂平步青雲。其人靜密有謀,深沉有德,於天子與太后間,處置慎重,謹守資格,身為官家信臣,也素為太后信用,朝野以其與子庚節並稱賢相 。

 其下,則是參知政事兼給事中、左諫議大夫,律允若字夷玉,始祖乃是黃帝駕前樂官泠倫,即古仙人洪崖生,創十二音律。其中雄鳴為六,即陽律,其長子以為氏;雌鳴為六,即陰呂,其次子以為氏,其後傳承三千載,依舊是名門望族。太宗肇基,歷任九相,長廣律氏居其二,其中律嘉功便是其伯父。《樂經》所載黃帝修真陪伴左右的便是洪崖生與浮丘公,故有‘左揖浮丘袖,右拍洪崖肩’之遊仙嘆,而他家門第也是家學淵源,子弟皆通樂理,明洞玄,政道講求順美簡寬。故而世人唱贊士學士有濟世之德量,律大參有匡世之度量。然而其伯父雖然寬宏,卻是個治平持重性子,君子之間也難免因為政見而漸生齷齪,即便士悅存著寬容之心,但是新黨餘眾也不能容忍阻礙變革道路,因此便有橫瑋一句“苦輪乃軔”,便讓宣宗發落了這三朝老臣,也因此律允若也是素與子庚節不睦,而其僥倖冒進之心也不為畢士元、理太初所喜,即便是慈聖簡拔信用,也是輾轉才做了首參。

 還有一員參政,也是名門望族子弟,乃是莞山西羊舌氏出身,其先祖以莞山分東西,有西羊舌氏、東羊角氏,如今都是大晟朝如日中天的望族,東羊角氏翹楚乃是大晟天子女婿,更是為大晟統合中南洲的築基功臣,而西羊舌氏更是權傾朝野,因為大晟天子皇后先後皆為羊舌氏嫡女,皇后的父親與二位叔父盡攬中樞大權,時人稱為“三羊開泰”。而這位參政,便是西羊舌氏四族之一,西遷入了大肇,世代官宦,如今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位列執政,羊舌敏行字孝先,此人素來剛直敢諫,素有清名,只是當初便是他參倒了青陽正,如今青陽正再拜次相,倒是讓他尷尬了。饒是如他清謹守正也不免仰賴子庚相公迴護,只是子庚相公的奢靡排場與他儉素性子不和,彼此也是漸生矛盾。

 排行最末的乃是樞密直學士兼三司使、吏部侍郎太己秉陽字仲方,即所謂計相也。不過雖然稱之為計相,其實還算不得宰相之列,‘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官場中稱之為‘四入頭’,望文生義也知大凡執宰便是多由這四個職位升遷而來,亦可謂備相也。此人科第位列探花,端的是一表人才,所謂儀表堂堂,容貌偉岸又敏於應務,豪爽暢達,時人將其與子庚相公並稱,所謂‘庚金遇己土,官祿有餘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