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41章 退省謙尊防銳進

 慈聖太后的親侄兒柳文質也不過是個遠郡的同都巡檢使同都巡檢使,自己何德何能竟先他一步登上路分鈐轄一職,慈聖太后也不必通過他收取楊太妃真心,畢竟她二人已經同德同心三十載,哪裡還需如此稚嫩手段。不只是用他們兄弟,包括柳氏兄弟,甚至是包括羽微行這將門虎子,用他們這些皇親國戚去簡拔大肇底層出類拔萃武官,換言之便是讓他們收拾人心,日後為官家所用。

 無論慈聖太后今時今日如何專權,卻無時無刻不在操心將來天子親政後,如何行之有效的治理這個國家,私心固然有,卻也是捨不得放手罷了,也正因為如此,天子才能安心等待,不至於母子間橫生其他枝節。

 因此,楊永節更清楚他的未來,其實遠比柳氏兄弟能走的更為長遠,只要自己保持著對於權力的無所謂姿態,比如現在,他更願意將手中權力拆分出去,而不會給他人妄自揣測的空間。

 所以,他將更多說話的機會給了霄春臣,如今乃是他身邊聽用幕僚,也是對上傳遞消息,對下發布命令之人。

 “崇憲,你且把人員安排說明白了。”

 霄春臣聞言起身回稟,

 “惟公,總轄、諸公,”

 總轄多是下級尊稱鈐轄者,透著幾分恭敬與親近。

 “如今用於應天府內外戒備勁卒健士,分別有上四軍之捧日左廂第二軍第五指揮騎兵四百五十五人,上四軍天武左廂第三軍第五指揮步兵五百二十八人,應天府城駐泊禁軍廣勇軍左廂第一軍第八指揮、第九指揮,騎兵四百三十九人,步兵五百一十六人。”

 前者乃是楊永節率領出京就糧,中者乃是羽微行隨行至此,後者便是霄瑟夜帶領的本地駐泊禁軍。

 “抽調教閱廂軍九百七十七人,其中騎兵三百二十二人,步卒六百五十五人;號令應天府內諸巡檢司巡檢、巡丁、鄉兵合計巡鋪三十三處,計一千一百五十五人;應天府所轄府衙三班差役,福昌縣、壽安縣三班差役,合計二百八十八人,白役九百二十二人。”

 霄春臣如數家珍,

 “合計禁軍一千九百三十八人,鎮軍二千一百三十二人,諸役一千二百一十人,共計五千二百八十人,隨客省來此禁軍及護衛東丹使團禁軍待抵達丹陽城後,將具體統計,以上者只是經撫司應對應天府接洽使團事的專用人員,目前以上提及者皆已造冊,方略已經初步擬定,只待經撫司批覆無誤,則分解至各部主官詳細部屬,確保嚴絲合縫,不留餘地。”

 霄春臣繼續補充道,

 “至於府衙內,警撫司親衛及扈從人員,則另行造冊,不許洩露外傳,歸檔在紫舒機宜處為信。以上便是咱們武備情況之摘要,詳情皆附錄在部署方略中,報至蒼判官處。”

 條理清晰,數據簡明,也足見霄春臣確實下了功夫,不能苛求每個人才華橫溢,如此能盡職盡責,忠於職守,這才是堂堂正正的為官之道。

 譬如這楊永節分明是紈絝出身,之前也沒聽聞過軍政上有什麼建樹,此時不管是認認真真做事,還是端端正正的用人,也是能將大事完善到小處。按著這等安排,總計武備突破六千人,其中能戰之士佔了八成,如此規模,便是大軍攻城,也是輕易不能下,針對不足五百人的東丹使團理應無虞。

 然而許多人依舊懷有隱憂,即便是負責防務的楊永節也主動把這窗戶紙點破,

 “承公,饒是如此安排,還是有歹人竟還是能尋得破綻,做下如此惡行,只怕並非是恫嚇我等這麼簡單,如今咱們是外寬內緊,雖然能確保首要之地無虞,但是如此以來所能覆蓋治安的地方也相應減少。是否更改前議減少宴飲規模,或者往蘆海書院附近安置使團,那裡依山傍水更能做易守難攻準備。”

 這話其實是楊永節代表堂上諸公所說的,按著承公的意思,不僅是大張旗鼓的把東丹使團迎進來,還要聊盡地主之誼,其中風險竟是要在應天府便都收拾了,只怕是一招不慎,倒成了羊入虎口了。

 可惜承公做事便是絕無輕易改變的道理,放在外人眼裡也稱得上執拗了,昔日宣宗都不能折服此老,更遑論眼前這些後學末進、這等下級僚屬們。

 莫說眼前這些人,便是橫瑋得了承公書信,也是回函將於近日返回府城,一同參與迎賓之事,如此一來也能讓楊永節安心許多,畢竟橫瑋並非孤身而來,隨行的也有至少一個指揮的禁軍,況且橫瑋當初也是與士悅久在邊地帶過兵的,于軍事上還比承公更資深些,有他來會商兵務說不得更為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