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44章 天教滕巽互驅馳

 三郎聞言搖了搖頭,

 “哪裡是幾日不見,其實說來也有三年未見了!”

 三娘手裡頓了一下,繼續攪動著。

 “可若說三年未見或許也是不準確的,自我八歲拜師上山學藝,其實便與父母聚少離多,也是這三年來跟在父親身邊,如此算來倒是與母親見得更少了。”

 三娘這邊還切了盤清爽的醃漬小菜,邊忙碌著邊說話,

 “小輩們總是不該背後議論長輩,但是我就是有些好奇,便是先生並無仕途所累,為何與師母分別千里呢?”

 或許覺得確實不妥,三娘又把話往回收,

 “全當我沒問,這話也是我唐突了。”

 “這有甚麼唐突的,其實師門上下也都知曉,只是你素來沒有問起,也就沒人提及,”

 宗淑倒是不以為意,

 “其實我宗家與母親家裡都是世代向道的,我祖母與外祖母還是同門師姐妹。西崑崙那裡外人開來都是山野鄉民居多,民風彪悍,累世出強兵,因此總覺得是陽盛陰衰,其實不然,正因為那裡生計艱難,邊患難泯,因此男子們走西口也好,出北關也罷,大多在外討生計,而女子們便承擔起務農守土照顧家小的重任,才有了女子不遠嫁,挑起半邊天的說法,便是婚姻大事也都是兩家母親們做主,也因此家父與家慈才喜結連理。”

 趁著宗淑說話,三娘已經把粥盛到他面前,三郎哪裡只顧著自己吃粥,邊站起身也為三娘盛了一碗,繼續說道,

 “正因為西崑崙困弊,民間修道習武風氣極盛,我祖母與外祖母皆是雲霞派宏慈院嫡傳弟子,因此我母親也是拜入門下,我八歲那年,六郎三歲時,宏慈院不知緣何發生變故導致掌門出缺,那是我祖母已經仙去,外祖母也是老邁不能理事,以至於那一代再無能承擔門派重任者,於是我母親便正是出家,成為宏慈院掌門,也是雲霞派的掌教,故而父母二人皆有正務在身,更何況仙俗有別,偶爾相距也是師兄師妹相稱了,如何還能聚居一起?”

 三娘一怔,倒是初次聽聞此事,便小心翼翼問道,

 “你們兄弟就沒因此事而心存芥蒂嗎?”

 三郎也是一愣,然後反問道,

 “我們為何會心存芥蒂?”

 “畢竟你們那時還這麼小,父母皆是不在身邊,難道就無所謂麼?”

 三郎喝了口粥,想了又想,說道,

 “十歲以前難免思念之情,後來也就淡了,如今也想明白了,更是釋然了。”

 “想明白了?”

 “是啊,你看啊,父母已經讓我出世為人,這等大恩大德身為子女如何不感念?數年呵護維護讓咱們長大無恙又是何等功德,再者我等出生及成長難道不是父母多了許多負擔,一分一毫皆是仰仗父母給予,明明是咱們欠父母的,如何還能怨憤?”

 宗淑眼睛清澈,每句話都是發自肺腑,

 “再者,父母恩情且放一邊,只論道理。人間事世人為之,父母與我們皆是俗塵中過客,若是一生只在小家庭裡計較,這一輩子也實在浪費了,我有雄心壯志,難道父母就沒有嗎?咱們年幼無知時,父母正是芳華正茂,難不成非要放在咱們身上,枉度他們的一生嗎?所謂韶華易逝,只看承公、橫公等袞袞諸公若是皆為子女所累,只怕這人間已經殘破不知何等地步了!”

 三郎一碗粥已經入腹,三娘又盛了一碗來,

 “父親曾言,親親己親,人間便是荊棘,親人人親,何處不是瓊苑。我隨著師父學藝每有坎坷,便想著母親帶領雲霞派門人在民間義診施藥活人無數,想著父親率領雲僕駐守邊地扞衛天下太平,每想到此處,便更有了學藝的動力,便想著早日出師也能效力於父母身側,孝順在椿萱膝下,所謂薪火相傳、光耀門楣,有如此榜樣,我不止引以為豪,終有一日還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時節便將這副擔子從他們身上接過來,也讓他們為我自豪,也為咱們的下一代做出榜樣!”

 三郎越說越來精神,說到最後,三娘聞言臉色騰的紅了,清啐著說道,

 “呸,越說越沒正行,你和誰說下一代呢!”

 三郎這才覺得不妥,臉顏色更是紫紅起來,言語也有些慌亂,

 “我是泛指,也不是那個。。。你別。。。”

 三郎不自覺的去拉三孃的手,本以為三娘會躲,因此用了些力氣,豈料這次三娘不僅沒有躲開,更沒有拿拳打他,倒是有些嬌嗔道,

 “你到底是個什麼人啊,這麼用力幹嘛,”

 隨著三郎鬆了力氣,三娘也沒把手抽開,

 “真不知曉你是個怎樣的人,時而憨傻的似個不通人情的呆子,可又總是做些驚世駭俗的決斷,也不知你到底隨誰!”

 三郎是老實本分,卻不是迂腐不通,如今這局面他如何不知三孃的意思,雖然剛才去抓三孃的手乃是心慌意亂間的本能反應,但是如今佳人的柔荑就在自己手裡,哪裡還不明白姑娘的心意。雖然,君子性情告訴他止乎於禮,不可如此冒犯,但是豪俠的一面又讓他捨不得,這種糾結時刻,他才真正地意識到,這些時日對於三孃的關心與掛念,原來是自己早已專情於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