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59章 絕勝湖邊九里松

 至於百姓終於在午後熬完了所有的熱情與精力,若非是承公安排福昌縣為百姓們準備了免費且充足的飯食飲水,只怕大夥兒都自己散去了,而有了白得的飯食,於是拖家帶口的人更多了,便是沒來參與鬧事的,此時也湧進來白吃白喝。只看這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用餐,還有人打來散酒,就這麼擺開酒席,真以為是什麼不得了的節日呢!

 便有那好吃懶做的還意猶未盡,議論著早知道如此好處,還不隔三岔五就來這麼一出,豈不美哉?當時便有遊蕩其中的閒漢將這類男女揪出來教訓,臨了卻還給這些人塞了三五個銅錢,那意思是想要好處邊聽我們的安排便是。

 而這些閒漢看似懶散,其實一層層架構分工十分明確,最上面的幾個當家的此時都簇擁一人在屋簷下飲酒,雖然這人打扮的也是苦力模樣,但是器宇軒昂,身姿挺拔,若是仔細看他樣貌,如何不認得便是元三兒,此時他卻操起了老本行,嚴密管控著百姓們鬧事的程度,所謂火大了抽柴,火小了添柴,就是如此。

 看著自己的弟兄回來通報上邊已經談妥了,元三兒便吩咐眾人按著計劃指引百姓散去,至於賞錢都在他身邊幾頭驢子胯馱的竹簍中,元三兒也不耽擱領著自己的親信悄無聲息的往外城而去,自從兄長重傷休養後,他便收了性子,晏然活成了元二兒一般。

 晡時,申初,敬洎父子與女婿三人也行動了,如今人群已經散去,地面一片狼藉,饒是夜壺局所有雜役在此也收拾不完,但是每個人卻洋溢著喜悅,誰能想到承公如此大方,又是一大筆津貼發了下來,一日裡賺足了三日的挑費。

 而綺裡遠山從敬洎口中得知了一切的根本緣故後,實在是啞口無言,他能說什麼,因為這其實真的不是什麼謠言,只能說是出自少年國主的奇思妙想,這位國主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於前幾代帝王都是草原上的規矩,而是系統的學習了大肇大綦大晟三朝的儒學與道學,因此這位國主堪稱是東丹有史以來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帝王,而他也急於證實這一點。

 而他之所以打算認宗丹朱,也是有著自己的盤算,或者說也打著一石三鳥的主意,其一便是試探皇親國戚與各部大人中有多少人與他志同道合,或者唯他馬首是瞻的;其二便是進一步拉攏山北六郡南人的人心;其三便是為南下討伐大肇找到些合法的依據,無論如何也能搪塞來自大綦與大晟的問責與干涉。

 如今三鳥中這第一隻鳥只能說國主過於想當然了,除了他的母親以及自己的親隨與宮奴們,幾乎所有人都在冷嘲熱諷這位天子的胡思亂想,但是六郡南人則暴發出了強烈的熱情,對於他們投靠中夏分支總比投靠蠻族更能自我安慰,也讓他們能抬起頭來做人,而第三隻鳥卻獲得了寧靜王的大力支持,這位通曉時局的王叔頗為欣賞國主這種能屈能伸的個性,而他本人也是讓所有人捉摸不透,這叔侄二人雖然經常處在對立之中,卻才是最為相似的兩個人。

 而到了綺裡遠山所面臨的現實上便是一個十足的麻煩,他既不能肯定這件事,也不能否定這件事,唯一的態度就是在敬洎平和卻帶有埋怨的語氣中,再次向這位老好人道歉,而自己也答應即刻派遣快馬回去請示,無論如何都會在使團返回東丹前給與大肇一個肯定的說法。

 而他也著實佩服大肇的官員都是最為勤懇的商人,比如這位老朋友的女婿就建議如果東丹真有如此想法,那就建議綺裡遠山早做打算,畢竟他是往來此地的使臣,若是這件事在他手裡實現也是好大的功績更是難得賺取暴利的機會,即便他這麼個享受榮華富貴的世代貴戚也被此人說的動了心,因此在上奏國主的奏報中他也多寫了一句話,可興浩大工程靡費大肇財貨,更離散其民心,而我朝只需先行支付定金便可啟動此事,日後便以牛馬貨物抵消,即便十年乃是三五十年,我朝所費無幾,而大肇則困弊於此。

 可惜了這位正使,他是拿東丹的財富來衡量大肇的財力,只怕東丹所有人都無法理解,自己所謂的巨大財富在大肇人眼裡是多麼的可笑。

 日入,酉時暑氣正盛,但是丹陽城似乎熬盡了一天的熱情,整個城市都透露出疲懶之態,但是卻有一個地方從沉睡中緩緩醒來,睡眼惺忪間已經開門揖客了,這便是鼎明樓,才經歷過縹雲峰的磨難,卻又煥發更勝往昔的繁華,畢竟是與承公、營丘郎君這些大人物曾經同甘苦、共患難的,這些日子裡,一樁樁天大的好事都降臨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