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93章 古來成敗難描摸

 “你只管說話,我聽得到!” 

 三郎也只是笑笑,在這個場合二人打趣著實不妥,因此繼續說道, 

 “這筆意外之財也是惟公的大運勢,幾萬貫足矣讓清軍揀閱之事功成圓滿,至少保得丹南路十年軍備完善。” 

 “才十年嗎?” 

 “十萬貫買十年安定無虞,已經是筆好買賣了!” 

 “崇憲一點就透,他父親乃是駐泊禁軍的長官,只要是改路禁軍不裁撤換防,霄都監就必須守在此地,只要拿筆巨資由他送到惟公那裡,霄都監就能在日後把丹南路軍心抓在手裡!如此好事,崇憲豈能不曉得,只是顧慮營丘家罷了!” 

 “你是說營丘家兩邊下注?” 

 三郎搖了搖頭, 

 “莫要小看營丘栿此人,在他眼裡,如今的惟公與橫幼璋還不值得他來下注,否則下注給自己的叔父豈不更簡單,畢竟他叔父營丘灝乃是使相外放,如今也要回朝了!” 

 二人正說著話,霄春臣從前面傳話過來,原來甬道盡頭又是一間石室,等他們過去一起看看。 

 等到三郎他們也走下來,大夥兒都到全了,幸虧除了他們幾個都是精兵猛將,熊暠嚴令任何人不得隨意走動,不得擅動任何物件,這十名禁軍就保持戒備狀態不敢鬆懈。 

 也並非熊暠大驚小怪,而是這間石室存在的地方十分的不合理,而且竟然又沒有路了。 

 “莫非這裡就是邪教的神殿?” 

 霄春臣雖然不認得正對甬道的神龕上供奉的是哪方神仙,但是這詭異的神像出現在這裡,更讓此處非常的壓抑與陰森。 

 熊暠是個職業軍人,壓根兒沒在意神龕,而是依賴於家傳的軍事常識,總結著現在的情形, 

 “我們朝下面走了二百八十五步,從這裡看上面路口的火炬大小可判斷,我們至少走下來了一丈八尺,那洞口下來便有丈餘,漏澤園本來便是窪地,往常城壕若是蓄水,總難免漫到這裡,還是在城壕外圍修了六尺高的土堰才避免護城河水流失,如此咱們這裡與城壕水平來看,下來了三丈五尺有餘!” 

 熊暠囉裡吧嗦說了這麼多,但是卻沒人認為他說的是廢話, 

 “這個坡度,走了近三百步,等於平地差不多二百步,豈不是咱們是在城壕的正下面?” 

 霄春臣也是武將子,如何不懂運籌之法,只是這麼一算倒是嚇了自己一跳。 

 熊暠確定的說, 

 “正是,三丈五尺,恰恰是護城河滿水最深處,咱們上面的石板揭開就是河底,不過眼下都是淤泥,真若塌下來,可就沒有逃生的可能了!” 

 “那你還讓咱們都下來?” 

 梅兒氣極反笑,這時候不該先退回去,反覆論證了再下來? 

 “大丈夫只能面朝敵酋,豈有背對危難的,再者,現在已經是酉時,咱們哪裡許多時間耽擱,而且我只怕。。。” 

 “梅兒娘子,這神龕可是白蓮教之物?” 

 三郎他們下來後,最在意的則是這神龕,只看這神龕整體以木質為主,神龕平面呈凹字形,凹面正對甬道,兩邊凸起的乃是左右對稱的附龕,附龕三層三簷九脊頂山面向外,附龕間弓形廊橋連接,中設九脊頂亭臺樓閣,分明是天上宮闕模樣。 

 中間後面正龕有磚雕神臺,正中乃是石碣,模模糊糊不知刻的什麼文字,至於磚雕與上下彩塑合計十五尊,左中右分別是四五六之數。 

 梅兒舉著火把也跟著上來觀瞧,這才看清石碣上的文字,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慧日。’這確實是白蓮教的神龕,這裡還是白蓮教中的正統淨世真宗的懺堂。” 

 莫說三郎,三娘都不禁好奇的問道, 

 “我雖然不敢妄言通曉道門經典,可是三洞四輔之中,我怎麼竟不知這兩句偈言出自何處?” 

 梅兒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也比他們二人瞭解多些, 

 “按著淨世白蓮教的說法,他們乃是宇朝時的大道教正宗,宇朝末年的法難,將他們這一支打下神壇,咱們中夏人敬天法祖是綱常,崇道修真也是正信,可即便是諸位的宗門祖師也不認同這些所謂道門正宗建立人間天國的妄念,而這些人落敗後便又秘密結社,這便是淨世白蓮教的前身,這些人熟諳道門經典,也引申出一番怪論邪說,而這兩句偈言便是出自白蓮教淨世真宗的經典《教行證文》,據說是六十年前創立淨世真宗的鳳翼著書立傳時,便從這兩句明唸的。” 

 三娘不解的問, 

 “只看這神龕也是法相莊嚴,也是道門正統傳人,除了這建立道土的虛念外,卻不知邪魔外道從何說起?” 

 “這些日子看過他們的手段,還不夠嗎?” 

 三娘搖了搖頭, 

 “說起來,這些手段還比不上大晟某些無良的世家子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