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234章 採香新意輸年少

 “此言對也不對,你以為他們針對的是誰?” 

 “莫不是衝著經撫司而來?” 

 石節士卻沒好氣的說道, 

 “你總是勸老六格局打開些,我看你們這格局也沒高到哪裡去,雖然你們現在只是於仕途上的淺酌,只是也莫要把眼界單落在丹南路上,你們才不過在此待了不足一個月,還真跳不出應天府的桎梏了?” 

 “三師兄,您也沒投身官場吧,怎麼卻來指斥我們?” 

 風鳴卻是不忿。 

 “我雖然不出仕,但這些年打交道的林林總總也都是三朝各地邊臣武將,若說見識,丹南路我也只服承、橫二人?” 

 又盯著風鳴仔細告誡道, 

 “你如今是什麼職司?這幾日若說老八還是履行自己的本份,無論是審案還是今日究辦這些無賴,都是他的職司,可你呢?” 

 手裡又遞給風鳴一盞酒,只是這每一杯都是罰酒, 

 “身為衙前緝捕巡查事,你可知這乃是大肇太宗時,將地方政務與軍權分治後,只為地方資深文臣設定的規矩?一路帥臣手裡親自抓的不是各武將手下的禁軍或廂軍,只有親衛與衙前緝捕使臣才是能倚靠的武力。不恰當地說,親衛便相當於大肇官家身邊的帶御器械,而緝捕使臣則相當於御前軍頭司,而你雖年青,承公卻把這職權交到你手上,可你這幾日都做了什麼?” 

 風鳴不解的看向三師兄,便是宗淑也不明白其中深淺,說實話,包括蘆頌說到底都是初入官場的門外漢罷了,許多事情辦起來也是照貓畫虎,慢慢摸索著來。 

 “你應該建言請承公遣文臣為總辦,你為幫辦,考核這些大案中脫穎而出的可用武人,非家世清白,質樸純義,膽壯身強者不可用,按制度選拔三十名緝捕使臣衙前聽用,管屯駐、駐泊、就糧禁軍與廂軍、鄉兵、土兵諸軍涉地方糾彈、刑案事。” 

 石節士責問道, 

 “清鵬,卻不知你這幾日可曾想過辦理此事?” 

 風鳴有些茫然卻又辯白道, 

 “若不是師兄說起,我如何知道該辦這些事,這等事又哪裡是我這初涉政事之人所能想到的。” 

 “你也沒問過旁人嗎?” 

 “我如何沒有請示,便是公良先生,楊鈐轄,三郎也一起諮詢過營丘衡甫等人,卻也無人說到此事上!” 

 “如此便是問錯了人,你為何不去直接向承公請示?你問的這些人,如何能說這些事?你所辦的乃是承公最體己的事,如何問這些外人,便是公良吉符身為承公親信,卻也知道分寸,他若能大包大攬越了界,他也成不了今日的公良吉符!” 

 石節士將酒盞擱在桌案上,仔細說道, 

 “我點醒你們這一點,便是因為我後面需要你們配合的事,便是要有個邊界!我這便叮囑你們,務必要做到,咱們約定四點,所謂雲集景從,雲字之信,只咱們三人能知曉,其餘人不可透露,集字下,只咱們師兄弟可知曉,景字則囊括你們此次同行的夥伴,從字者可通傳經撫司中承、公良、紫舒三人!可聽清楚了?” 

 二人也無異議,一席話二人已經知道三師兄並非是閒雲野鶴的飄搖在外,而是居高臨下的洞悉無遺,故而他們兩人也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如何不能仔細遵守。 

 “今日告訴你們三件事,也就是你們忽略的重中之重。” 

 二人都是屏氣凝神等著師兄教誨。 

 石節士單刀直入的說道, 

 “其一,橫幼璋返回順昌城已經奏報朝廷,順昌城廂軍從逆事,而這也從側面證實了承公清軍揀閱的重要性與合理性。而橫幼璋已經重新調度都轉運司人員,他要藉著這次轉運秋糧稅賦,來考評地方官員,凡支應不力,顢頇政務的皆在其糾劾之內。十月之前,要將丹南路官場煥然一新,消除隱患!” 

 “其二,承公命紫舒軏清軍的同時,已經上書,奏稱調動兵馬,許多兵馬論調南方與西面,有就糧轉赴地方為駐泊,選拔駐泊為屯駐的,至於各地廂軍更是大幅調整,總之那些參與或者懷疑參與走私大案的軍將都要調動,只要這些人脫離了士卒,樞府便好處置了。若是丹南路清軍之事可行,便諸路開始施行!” 

 “其三,朝廷已經知曉北邊諸路軍政情形與原丹南路無二,這幾年畢公在地方也是秋帥支應下,將許多軍事要衝調動了些可靠的軍將與兵馬,但是子庚相公研判,只怕東丹南下,丹北方向並不能阻止其鐵蹄。之所以朝廷如此支持承公,便是打算依賴丹南路為屏蔽京城最後的防線!” 

 二人聽罷,半晌無言,如此重大消息讓他們必須全神貫注的消化,尤其是第三點,實在是突破了他們現有的見識。 

 “說說吧!” 

 三師兄的作派真是把宗放模仿的惟妙惟肖。 

 “師兄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