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野馬 作品

第277章 最後的得利者

 以至於連聖上連這種以錢贖罪的方式都用出來了? 

 大周朝的防洪手段極為有限,儘管年年都在防洪,可依舊年年都有良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瘧疾橫生,落難之人不知凡幾。 

 在江景辰看來,不是大周朝沒有治水能人,而是某些壞了心腸的官員不允許這樣水患被治理好。 

 道理很簡單,治好了水患是分內之事,政績簿上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完全比不上每年從治水中撈到的油水來得實在。 

 至於那些百姓的死活,根本沒被那些官員放在眼裡。 

 這才是年年治水,卻依舊年年遭災的根本原因。 

 聖上想來也是明白這樣的道理,殺了一批又一批的治水官員。 

 但每每有新官員上任,頭兩年還好好的,在那個位置上坐的越久,漸漸的也就失去了初衷。 

 如此循環反覆,好似沒個盡頭一般。 

 水患得治,百姓更是要救,那就只能撥賑災款。 

 江景辰用腳指頭想都能知道,能真正落在受災百姓身上的賑災款必定十不存一,甚至更少。 

 這種連新世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封建王朝只會更加嚴重。 

 他都懂,但他什麼都不能說。 

 只因說了不但沒有太大的作用,還會因此招來某個集體的針對。 

 一個人再強,也無法對抗一個集體,且那還是自古就存在的龐大利益共同體。 

 朝廷之上,文武百官皆是各有所思。 

 郭衡咬了咬牙,開口道:“回稟聖上,微臣剛才算錯了,不是一萬兩,而是十萬兩。” 

 聖上聞言,放下手中的奏摺,露出幾分驚訝:“這麼說來,一共是有二十萬兩黃金了......你可知道是誰在誣陷你?” 

 郭衡極想將那個名字說出口,但他不能,只得回應道:“回稟聖上,微臣不知。” 

 聖上亦不追問,轉頭看向江景辰,吩咐道:“先前朕派了小江愛卿負責查辦貪汙一案,眼下誣陷一案也交給小江愛卿去查吧。” 

 小江愛卿? 

 江景辰? 

 若換作旁人,定會招來百官的反對。 

 可若是江景辰的話,各方陣營都秉持觀望的態度。 

 威遠侯陣營則是想著:比起別人,江景辰是威遠侯府的三少爺,自家人的親兒子,由他負責查辦總比別人去查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