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野馬 作品

第463章 想法很簡單

 費興侖輕嘆一聲,說道:“不怪他人太簡單,只怪咱們太複雜。楊兄,你有多久沒有用單純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了?” 

 楊士鈺微愣,苦笑道:“身處泥潭當中,哪裡還能保有單純。” 

 費興侖卻是不認同,辯駁道:“君未聞出淤泥而不染乎?何展康大義為民,我對他的為人亦是有幾分欽佩,潘大人力所能及幫上一把,也在情理當中。” 

 若換作是他,絕對不可能如何展康一般去做那樣的事情。 

 為百姓請願是好事,但也會因此得罪一個龐大的群體。 

 需知坊間舉高利之貸而得利者,並非只有商賈之家,不少勳爵世家亦是有份其中。 

 公廨衙門廢立,相關律法進行重修,也就意味著再舉高貸便是違法亂紀。 

 常言道: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 

 仇恨多大可見一斑。 

 面對如此威脅,依舊選擇站出來,站到最前面,手捧萬民請願書,以普通人之軀對抗滿城勳貴。 

 此等氣魄和決心自然令人動容。 

 當然,在某些人看來,何展康的行為極愚極傻。 

 比如楊士鈺,他對此事的看法則是:一位為了求名,最終丟了性命的傻書生,竹籃打水一場空,笑話一場。 

 欽佩? 

 有何用? 

 命都丟了,再好的名聲、再多的欽佩,又能怎樣? 

 可曾想過家中老幼婦孺將會如何? 

 看似大義之舉,實則最是自私。 

 楊士鈺有心說上幾句,但整件事的背後是政事堂眾相在暗中推動,自然是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歸根結底,乃是眾相的不作為,從而導致何展康無法保全性命。 

 此刻當著費興侖的面,自是不好多說什麼,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楊士鈺想了想,轉言道:“愚弟有個不情之請,想讓費兄在相爺面前美言幾句。” 

 費興侖未置可否,淡淡道:“你乃刑部官員,朝廷做靠山,何須擔心。” 

 聞言,楊士鈺心中大定,遂不再多說案件相關之事,只專心於酒菜之歡。 

 百樂門。 

 董瓚將進來情報彙總,整理分類後呈交。 

 江景辰逐一閱覽,但見一則消息十分有趣,不覺間笑出聲。 

 青瑤見狀,詢問道:“何事讓公子這般高興?” 

 江景辰回答道:“柳榛苓送來的消息,你也看看。” 

 柳榛苓是初次前往花想樓時收下的一枚暗子,因為長期沒有打探到重要情報,江景辰險些都要忘記還有這號人物。 

 青瑤剛看了個開頭,便忍不住驚疑道:“純王和安王怎麼處到了一塊?還是在花想樓那樣的地方,這可真是讓人不解。” 

 朝廷不禁官員狎妓,但好歹是王爺,又是在儲君未立之時,多少是要顧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