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蘭3月 作品

第800章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老大,會不會是造血和高風險向白血病轉化的特點,也會表現出外周血中血小板特別低的情況?” 

 “呵呵。。。” 

 陸晨無奈地看了吳浩一眼,這種時候,你還是不要開口的好,自己都感覺丟人吶。 

 各項檢查,白細胞偏低,血小板持續降低至10x109l。 

 凝血過程是一系列的酶促反應過程,每個凝血因子都被前一個因子激活,結果生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凝塊。 

 你告訴我是白血病轉化? 

 你這醫學院是白讀了嗎? 

 “老大。。。” 

 吳浩表示,自己完全聽不懂。 

 不過,陸晨似乎現在也沒有心情給吳浩“科普”。 

 “患者之前經歷過那些治療?” 

 嗜鉻細胞瘤的手術,原本就比其他的腫瘤更容易出血。 

 嗜鉻細胞瘤的血供本身就非常的豐富。 

 一旦手術中出血,血小板根本就跟不上。 

 “陸副院長,我婆婆在10年前拿掉了脾臟。” 

 “拿脾?就因為血小板的原因?” 

 “是。” 

 陸晨:(ˉ▽ˉ;)... 

 當時拿脾,是有些過度治療了。 

 患者血小板數量嚴重的減少,也不一定做切脾治療,因為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如果血小板低是由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引起的,首要的辦法就是輸注血小板和口服環孢素、康力龍治療。 

 當然,如果激素干預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才會做出拿脾這樣的考慮。 

 可是,從患者治療後的效果來看,當時明顯是錯誤的一個選擇。 

 在陸晨看來,只有一種情況血小板低需要切脾治療。 

 就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如果激素治療效果無效或者患者不能耐受,需要切脾治療,一般切除脾臟以後,治療效果有效率在75%左右。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在藥物應用存在禁忌或藥物無效時,脾臟切除是其二線治療的第3推薦。 

 可問題是,這也不是百分百的。 

 “所以當時懷疑的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出血性疾病。 

 對於患者來說,疾病和免疫因素、血管因素、脾臟因素、遺傳因素有關,治療方案為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