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44章 後陳謙時代的規劃

 陳望接著道:“以前父親的威名足可抵百萬雄兵。” 

 “唉……好吧。”陳安白皙的胖臉上充滿了不捨之情。 

 陳望見兩人都表示了同意,接著道:“父親亡故一旦公佈於天下,依大晉祖制,我將丁憂守孝三年,這兗州刺史一職,只有叔父您接任,我才放心。” 

 “不成,不成,”陳安聞言連連擺手道:“若是論打仗和用間,我毫不含糊,但治理一方,我是萬萬不能。” 

 “除了你,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可靠的人啊。”陳望有些失望地道。 

 一時間,三人沉默了起來。 

 後陳謙時代,太難了。 

 只要是太尉亡故消息一經公佈於眾,江北乃至整個朝廷的格局都將發生鉅變。 

 陳望見兩人都不說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無論如何父親已經不在了,他的諸多榮耀與官銜也都會隨之被人們淡忘,我們潁川陳氏應韜光養晦,待日後尋機……” 

 他想起由謝安事蹟創造出來的成語,接著道:“東山再起,繼承父親遺志,為大晉收復失地,蕩平華夏,還天下百姓一個河清海晏的太平世界。” 

 司馬熙雯本有些無神的美目突然亮了起來,她伸出纖纖玉手,撫摸著陳望的頭髮柔聲道:“望兒,你心思縝密,淵圖遠算,甚合我意,你父亡故是我們潁川陳氏的重大損失,如今內有桓溫,外有秦燕,我們應藏鋒斂穎,養精蓄銳,且看他們爭鬥吧。” 

 陳望心中對司馬熙雯又是多了一份敬佩,難得一居家不出的婦人有見識。 

 一個人的出身的確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深入簡出,不問世事。 

 但在武陵王府和父親身邊多年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下,大方向的決斷一般是沒有錯的。 

 邊想著,邊轉頭望向陳安。 

 只見陳安正凝神思索著,雙眉緊蹙,一副為難的樣子。 

 陳望忽然心中一動,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肥胖臃腫的身影,遂微笑道:“叔父,您看褚歆如何?” 

 “他?”陳安一臉不屑地道:“太后的寶貝弟弟,誰不知道他以前乃建康的浪蕩公子哥,太尉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讓他做了江北文官之首。” 

 司馬熙雯微笑著接話道:“也不能這麼說,幼安來譙郡這些年曆練的進步蠻大嘛。” 

 陳望心知大娘也一定不理解,只是在打圓場。 

 於是手撫下頜,耐心地講道:“我在去下邳之前考慮想把褚長史舉薦入朝做個京官,一路上又想江北諸文武中論起才幹可能他不是出類拔萃,但他人品敦厚,恪盡職守,克己奉公卻是無出其右。” 

 陳望心道,如果真回京最少三年時光,現在需要看守兗州的人首先標準是沒有野心,有沒有能力並不重要,更何況褚歆是太后胞弟,太后和我那說不清道不明的親密關係…… 

 看著他倆好像還是未領會自己意圖,頓了頓又道:“這樣吧,我舉薦褚歆為暫代兗州刺史,叔父您來輔佐他,如何?” 

 “長公子,您莫說笑……” 

 “叔父,我知道會有所困難,但您知道,兗州是父親和您多年經營之地,在這片土地上可謂是耗盡心血,另有歷陽的江卣,朝中還有王蘊都會鼎立支持,一切就拜託您了!” 

 說罷,陳望從座榻中起身,向著陳安深深一揖。 

 陳安不好再推脫,只得起身還禮道:“那就依長公子之意,我在兗州就在!” 

 陳望這才放下心來,復又道:“聽說您的家眷還有柏傑大人的家眷都在譙郡(兗州制所,今安徽亳州市),這些年南征北戰,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團聚團聚,歇息一下,我們坐山觀虎鬥吧。” 

 陳安嘆了口氣道:“您這一說,我還真覺得有些對不起家人,這二十多天我去下邳兩趟,四過家門(譙郡)而不入。” 

 司馬熙雯責備道:“這些年你征戰在外,江北官員數著你最忙,荷香(陳安妻,以前廣陵公府伺候老夫人的貼身侍女)和魯之(陳安之女),也受苦了,好好回去享受天倫之樂吧,還有魯秀(陳安阿姐,柏傑之妻)和柏華(柏傑之子)多多安撫她們娘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