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88章 搶在桓溫之前下手

 望公揆情度理,明鑑未遠。 

 陳望頓首,再拜! 

 寫完後,陳望封好,心道,好話說了一籮筐,但願能袁瑾能想明白,免去血光之災,桓溫來了兵多將廣,必克壽春,不如早早退出大家都得利。 

 然後他又提筆給陳安寫了信。 

 叔父陳安: 

 侄兒陳望向您問安。 

 今天聽說桓溫在廣陵郡厲兵秣馬,準備北上收復壽春,剿滅袁瑾,為北伐失利討回顏面。 

 但壽春歷來是我們兗州地盤,不管袁桓雙方誰獲勝,也會導致壽春百姓和城池受損,且會被桓溫吞併。 

 此信附上我給袁瑾寫的信,您安排妥當之人送去壽春。 

 若袁瑾同意退出便罷,若不同意,我們就搶在桓溫之前攻下壽春,把江淮地區連成一片,永絕後患。 

 見信後,無論袁瑾同意撤出與否,叔父可先派兩支人馬星夜兼程,以最快速度渡過穎水,搶佔壽春西之穎口要塞阻斷穎水,西北之硤石口以阻斷淮水運輸,斷絕鮮卑白虜對壽春的一切供給和增援。 

 兵法雲:城在在渒澤之中,無亢山名谷,而有付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 

 壽春正是這樣的城池,當年“壽春三叛”,分別由宣帝(司馬懿),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三次平叛剿滅,用的都以聲威為主,令其內部發生矛盾,乘隙攻之。 

 叔父隨父親曾經攻打過壽春,並徐元喜將軍對壽春城防更是瞭如指掌,其他我就不再囑咐,一旦袁瑾拒絕撤軍,我們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拿下。 

 壽春多年在兗州治下且袁瑾部下多為晉人,一旦我大軍兵臨城下,壽春軍心、民心在我們,叔父可利用之。 

 古人云,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叔父可提前派人潛入壽春散佈謠言,在壽春東面八公山設假兵和旗幟,及穎口、硤石亦是如此,令袁瑾及所部膽寒。 

 戰場之上變數多,侄兒只是提議如此,望叔父臨機行事,參考我之建議。 

 陳望奉上 

 寫完之後,陳望將信封好,交於隔壁家丁,令他當即送到廣陵公府,快馬去歷陽郡交於陳安。 

 然後回到房間,看著牆上掛的地圖,眼前浮現出大軍出征,兵臨城下,明甲金光,烽火狼煙,戰鼓號角,戰馬啾啾的場景。 

 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如果自己親率大軍前去該有多好啊,畢竟壽春太重要了。 

 若是陳安打不贏,桓溫得了壽春,那自己這個兗州刺史就形同虛設了。 

 就像現在江南也有幽州、冀州、幷州等地名,都是僑置,其實就是個縣城。 

 去年退出中原,退出譙郡,退出壽春的戰略大轉移是他親自下的命令。 

 一肚子兵書、陣法知識,苦於無法親自上陣,率領父親舊部重新奪回失去的土地令他抓狂。 

 陳望也深知紙上談兵的原理,只有到了戰場上,隨機應變,把知識合理地運用在實踐中,才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一名合格的統帥。 

 唉……如今卻天天坐在雞籠山的小屋裡,整日守著一個驍騎營軍兵的家丁,一個悶葫蘆周全,還得待兩年啊! 

 這樣下去早晚會得抑鬱症的。 

 這狗日的司馬炎,給晉朝制定了以孝治天下的主旨,必須守孝三年,純屬矯枉過正。 

 作為現代穿越的陳望是極其不理解的,在這裡待三年就是孝嗎? 

 你們司馬家深受曹魏歷代皇帝曹丕、曹睿、曹芳的厚恩和倚重,到頭來做出不忠不義之事,奪了人家的天下,開始講起孝來了…… 

 陳望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心中猶如燃燒著一團熾熱的火焰,將他炙烤得五內俱焚,坐臥不寧。 

 想到這裡陳望重重地一拳砸在了身前牆上的地圖上。 

 拳頭帶來的刺痛感令他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聽有人道:“兄長?你何故砸牆啊,難道此牆有冒犯之處?” 

 陳望轉頭一看,是一臉人畜無害樣子的陳顧剛剛踏進了半個身子,笑吟吟地看著他。 

 “快進來,二弟,牆上有隻蟑螂,方才被我拍死了。”陳望搓了搓右手拳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