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110章 加冠禮

 “是,兄長。” 

 年方二十,漸趨成熟,即可稱為“士”。 

 士行冠禮,是為獨立。 

 遠古時期,氏族出於保證成年男子擔負生產、狩獵等義務的能力,而對其進行的各種體質技能檢測稱之為“成丁禮”。 

 之後,儒家取精棄糟,加工改造,使之成為放之社會而皆準的孩童成年之必備禮儀——冠禮。 

 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把“士”的年齡提前,改為十五歲,晉襲魏制,傳承了下來。 

 六月二十四,時值盛夏,晌午巳時。 

 天藍得像一張藍紙,幾片薄薄的白雲,似要被太陽曬化,懶洋洋的懸浮在空中。 

 隨著建康大市、東市交易關閉,大街上基本沒什麼人了。 

 連鳥雀也躲在了屋簷和樹木下,只有蟬在不知疲倦地鳴叫著,給寧靜的街頭巷尾增添了幾分熱鬧和生氣。 

 烏衣巷中的廣陵公府門前,卻是異常熱鬧,車馬駢闐,門庭若市。 

 有牛車、馬車還有轎子沿街排列,一直延伸到北邊的秦淮河畔,冠蓋相望。 

 今天是廣陵公陳望及其二弟陳顧的行冠禮之日,轟動了整個建康城。 

 因為他倆的加冠禮是散騎常侍、著作郎、太學博士,當代第一大名士孫綽主持併為正賓。 

 贊賓為兩大宰輔謝安、王彪之領銜的江東權貴重臣,豪門士族。 

 《禮記·冠義》說:“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 

 這就不難看出,古人敬加冠禮已經上升到國本檔次了。 

 當然,平民、奴隸除外,這裡講的是門閥士族,包括寒門,因為寒門也是門。 

 典禮在廣陵公府的中院裡舉行,到了近巳時中(上午十點),隨著眾賓客落座,司馬熙雯手牽著陳觀在前,陳望和陳顧兄弟二人在後,頭髮梳理的整整齊齊,身著黑色禮服從中堂緩緩走出。 

 來到中院裡,走向東面臨時搭建的,寬約一丈,高約三尺的木臺上。 

 木臺階梯旁有三名家丁手裡捧著竹盤,裡面各放了兩頂冠。 

 眾人起身,向司馬熙雯施禮。 

 司馬熙雯回禮後,請眾人坐下,自己拉著陳觀坐在了最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