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24章 戰場會王猛

 所以才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慕容恪越縱容部下,部下們就越是自覺維護自己的形象。所以才有“恪為將不尚威嚴,專以恩信御物,務於大略,不以小令勞眾。軍士有犯法,密縱舍之。營內不整似可犯,而防禦甚嚴,終無喪敗。” 

 而王猛與之截然不同,他性格堅毅,謹重嚴毅,治軍軍紀嚴明,一視同仁,違法必究。 

 他一出道做始平縣令時便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鞭殺一吏,大刀闊斧,鐵面無情。 

 所以氐秦軍隊比之鮮卑軍隊在作戰方面更加令行禁止,千軍萬馬如一隻手臂般揮動自如。 

 這也正是慕容恪死後,以弓馬騎射著稱的,從東北來的鮮卑鐵騎,瞬間戰鬥力銳減過半的原因之一。 

 但王猛傾心打造的氐秦軍隊,即便是王猛不在了,也不會戰鬥力下降。 

 相比較而言,王猛比慕容恪更勝一籌。 

 陳望按捺下心情激動,穩定心神,心道兩國交鋒,一定不能感情用事,說錯一句話,不但會令自己名氣甚至己方將士士氣都會受損,遂不卑不亢地拱手還禮,朗聲道:“正是在下,君侯遣使相約一敘,不知有何賜教?” 

 只見王猛微微一笑,高聲道:“兩國素來交好,井水不犯河水,陳公為何突然興兵大舉進犯,致生靈塗炭,令百姓染血光之災,豈不聞‘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陳望心道,這就是現今社會國際新聞中的新聞發言人強烈譴責話術,先把自己樹立為正義一方。 

 遂拔高了幾分聲調,嗓音越發帶有少年稚嫩尖厲,迴盪在兩軍陣前,“大晉乃華夏正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皆因匈奴諸夷趁朝廷內亂,大舉進犯,導致晉土盡失,今我奉大晉皇帝陛下,”說罷,陳望將雙手在空中虛拱了一下,接著道:“之命,北伐收復失地,我興正義之師,復我故土,王公為何要率軍對抗,逆天而為?” 

 陳望一席話,又把王猛的帶偏言論拉回了正軌,正所謂,師出有名則無往而不利。 

 王猛心思機敏,迅速抓住了陳望話中的四個字,開始做起了文章,他義正嚴詞地道:“陳公所言‘朝廷內亂’,乃晉室無道,任用奸佞,導致永嘉之亂,刀兵四起。從匈奴劉淵起兵迄今已有六十餘載,天下四分五裂,然大晉偏安東南一隅,安於享樂,無所作為,無視北方晉人百姓身處水火,餓殍遍野,寒了千萬士子黎庶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