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169章 迴歸後首次會議

 陳望定了定心神,收回了思緒,按照一早起床打好的腹稿講了起來。 

 “自太元元年以來,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尤以氐秦日趨強大,不斷擴張,戰火燃遍神州大地。 

 兗州地處大晉北部邊陲,若戰事一起,日後恐將首當其衝。 

 我自涼州歸來,在建康面見聖駕,聆聽聖意,陛下對我們兗州寄予厚望,勉勵我回兗州後率領部眾厲兵秣馬,加強防禦,為大晉守護好北伐邊陲。 

 此乃陛下高瞻遠矚,居安思危之備,備而無用,則乃社稷之福也。 

 桓、靈之時,太平日久,人不知戰,國不慮危,黃巾起義及董卓進京導致天下大亂,此既失武備也。 

 為應對當前複雜局勢和氐秦虎狼之師來犯,我決意秉承陛下之教誨,加強兗州軍戰鬥力,扞衛大晉主權。 

 但欲建立一隻武器精良且鬥志旺盛的強大軍隊,又離不開經濟物質基礎,從即日起張榜安民,兗州境內河湖縱橫,大興水利,接納流民,開市興集,提拔人才,廣開言路,群策群力,重農耕,輕賦稅,興漁業、鍊鋼鐵、獎騎射……” 

 陳望用了一個時辰,把自己的施政方針政策詳細地闡述了一遍。 

 最後,他總結道:“我聞太公昔日雲:‘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天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望諸公皆能以民為本,才能使我們兗州政通人和,繁榮昌盛,路不拾遺。” 

 他引用了姜太公的話,大體意思是百姓如流水,阻塞就不流,疏導則暢行,安靜則清澈。 

 天有不變規律,民也有,同民共同安定發展,天下就會太平。 

 主要有兩點,第一順應自然規律,第二讓人民接受教化,聽從政令。 

 無為而治能成大事,百姓沒有負擔就自然富裕起來,這就是聖人的德政。 

 眾文武官員皆在座中躬身施禮,答道:“謹遵平北將軍之命。” 

 “長康,把我講的話令僚屬抄寫一百份,刺史直屬各衙門及兗州各郡、縣、駐軍七品以上官員均發一份。”陳望下令道。 

 正在揮毫速記的顧愷之放下手裡毛筆,拱手施禮道:“遵命!” 

 “諸公還有何事要議,儘可報來。”陳望最後道。 

 眾文武官員因陳安提前告誡過,平北將軍的勞累和繁忙,於是紛紛表示並無其他要事。 

 毛安之卻粗著嗓門高聲道:“稟平北將軍,末將從虞城帶來一萬多戶,近四萬人的北方流民,就在北城門外,此次奉命前來議事,順便一起帶來,請示下。” 

 “哦?”陳望以為大家沒事兒了,剛剛拿起案几上的一份牒文觀看,聞聽此言趕忙放下,細目中露出異彩,興奮地道:“此話當真?從哪裡來的流民如此之多?” 

 “方才與前將軍講過,大多數拓跋鮮卑諸部——” 

 他還沒說完,陳望笑著打斷他的話,“哈哈,是你方才說北地秦代戰事嗎?” 

 “正是因戰亂而來的少部分流民,末將已經問詢過,由於拓跋寔君弒父降秦,拓跋鮮卑諸部四散奔逃,部分人慌不擇路向南來到我虞城,被我放進城內,供給飲食,安撫下來。”毛安之在座榻中繼續講道。 

 “好,好好!”陳望拍案而起,連叫了三聲好,接著道:“長康,給仲祖記功,諸公都要效法於仲祖,如此,我兗州怎能不興?” 

 父親陳謙病故後,淮北兗州民戶在陳望提議下南遷至淮南廬江郡,還有大部分人不願背井離鄉,先後在慕容鮮卑和氐秦統治下待了四年。 

 其中許多人已經被強行遷往河北、關中等地。 

 兗州現有人口比陳謙在時少了近一半。 

 在那個年代,人口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有人就等於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