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43章 年輕人陳望實現了一個小目標

 陳望趕忙將他攙扶起來,懇切地道:“裴公言重,你我和衷共濟,戮力同心。” 

 說著,他又看向其他人,高聲道:“我與諸公一起共圖大業,青史留名,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豈不快哉?。” 

 眾文武無不心潮澎湃,異口同聲地慨然道:“我等願誓死追隨平北將軍,平定天下!” 

 陳望滿意地點了點頭,指著裴堪道:“諸公可能不知裴公是誰吧,他就是我大晉司空裴秀的四世孫!” 

 “啊……”眾人發出了一片驚歎聲。 

 大家都知道裴堪出自當年高門世族河東裴氏,但不知他乃裴秀這一枝的嫡系後人,因為河東裴氏人丁興旺,子嗣成千上萬。 

 裴秀則是河東裴氏的傳奇領軍人物。 

 裴秀自幼便好學,有風度和良好的品德,八歲時就會寫文章,十三歲就由度遼將軍毋丘儉舉薦給了當時的大將軍曹爽,任大將軍府掾屬而名噪一時。 

 高平陵之變後,雖被免職,但不久又被司馬昭徵辟,擔任軍中司馬。 

 司馬炎代魏立晉後,被封為鉅鹿郡公,官至司空。 

 然而他儒學、經史、政務、軍事等方面的卓越才能還不是最強項,他是地理學的天才,在製圖方面更是我國曆史上的奠基人。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題外話 

 為了鼓勵地圖創作,提高地圖出版質量,努力生產優質地圖產品,繁榮地圖出版事業,以適應中國經濟建設、人民文化生活以及國際交往的需要,根據國家科技獎勵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的規定,開設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 

 每兩年評選一次,包含金、銀、銅三種獎項,又稱“裴秀獎”。 

 ———————— 

 陳望下令道:“即日起,由裴堪兼任兗州河道指揮使,專款專項,徵用民夫,抽調軍兵,全力加寬渦水、穎水河道,修築馳道直至洛陽、虎牢關。” 

 “卑職……遵命!”裴堪躬身一揖到地。 

 陳望接著對裴堪道:“遇有大事可直接向我彙報,一般事務,你可找元達,這是我們兗州今年頭等大事,待建造完畢我將親臨現場主持開通儀式,並上報朝廷,嘉獎有功之臣!” 

 王忱在旁也躬身施禮道:“卑職一定盡力協助裴公!” 

 “傳令下去,兗州刺史直屬各衙門,兩淮郡縣官員,都以大局為重,凡是修路開渠所用人力物力,及全力配合裴堪!”陳望最後道。 

 眾文武官員一起躬身領命。 

 王忱又提議,駐紮金墉城裡的軍兵有十萬之眾,可調五萬去協助裴堪的工程。 

 陳望允之。 

 由於父親陳謙當年佔領洛陽不久就患病去世,所以未及鞏固勝利果實,兗州軍就在陳望的大膽提議下放棄了中原甚至淮北地區,以淮水為依託構建了防線,保住了淮南地區。(見本書第一卷44章) 

 當時陳望面臨回京為父守孝三年,謝石分兵去豫州做了刺史,而兗州到洛陽這廣袤的疆域沒有父親在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 

 在司馬熙雯和陳安的支持下,做了戰略大撤退。 

 如今十五年過去了,忍辱負重,勵精圖治的他率領兗州軍又重新回到了洛陽。 

 接下來的日子,陳望開啟了他熱火朝天,夜以繼日的辛苦勞作,決心以洛陽為中心,開啟他的宏偉霸業。 

 陳望命皇甫奮安排金墉城的軍兵天天操練之餘輪班在洛陽城內修路架橋、清理衛生,將當年西晉時期的皇宮、華林園打掃出來,以待萬一司馬曜同意遷都備用。 

 又把西外郭城的洛陽大市,東外郭城的小市重新建立起來,發刺史令回譙郡,命王恭在兩淮各郡縣廣發告示,鼓勵商賈士紳以及黎民百姓遷往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