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山 作品

第四十六節 購藥

他此行不是以第三小隊成員的身份在執行任務,而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在撈外快。所以前天溫德已經鄭重通知他,按照慣例,他的日薪將被減少到一百五十美元一天。

對此,趙言不以為意,有這個時間,正好可以處理一下自己的私事,他可沒有忘記自己來印尼最大的目的。

第二天一大早,趙言驅車前往市區。

雅加達,東南亞第一大城市。這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對比極其強烈的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亂”。

隨處可見的低矮瓦屋摻雜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柏油大道與青石小巷交叉縱橫,而金碧輝煌的高級酒店與高科技中心就坐落在嘈雜擁擠的村莊不遠處。

整個城市猶如一張半成品的現代抽象畫。

趙言的目的地是位於雅加達北面濱海地區的舊城。那是雅加達的商業中心,擁有東南亞最大的各類專業市場。

天還沒亮,中藥材市場就已是人聲鼎沸。整個市場來往的,擺攤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華人。這也很好理解,除了華人,沒有哪個種族會相信一些草根、樹皮,甚至各種蟲子的屍體之類的東西摻合在一起能夠治病。

雖然這些年來國家在全球範圍內大力推廣中醫、中藥,但所起的效果微乎其微。無法從科學的角度解析它的機理,那麼它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學的光環,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東南亞和非洲的某些國家,它甚至被當作巫術般的存在。

趙言順著如潮的人群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察看著各種他需要用到的藥材。

通過手捻、辨色、聞味、咀嚼,趙言仔細確認各種藥材的真偽和年份。

熬藥,是一門極為講究的學問。絕對不是簡單的將各種藥材一古腦兒的放入砂鍋,然後三碗水煎成一碗那麼簡單。它需要煎藥的人深悉每種藥材的特性,明白其在每一道藥方中所起的作用,然後按君臣佐使的先後順序依次放入。並嚴格控制火候與時間。

放在過去,一名合格的中醫,沒有三年以上的熬藥經歷,師傅是不會放其獨立開方子的,更別說單獨執業了。

特別是熬製如趙言這般新研製的藥物,更是需要研製者親歷親為。因為沒有經驗可以借鑑,一切都得要研製者親自摸索。

離開人頭攢動的市場,趙言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裡面的空氣實在太混濁了。

趙言心情很好,他所需的各種輔藥在這裡都能找到。材質、年份,也都符合他的要求。那麼剩下來的,就是尋找主藥和聯繫一家合適的製藥廠了。

這裡只是一處低端藥材的集銷地,勝在量大。名貴的藥材則是沒有的。那需要趙言去另外的一個地方。

但是很快,他的好心情便沒有了。他的車,不見了。

在這座魚龍混雜的城市,作為一名外來者,他的車子如果在當地丟了,那就是永遠丟了,再也沒有找回來的可能。報警這種事情,只能是個笑話。

趙言不死心的沿著市場周邊又轉了一圈,終於確定了一件事,他的車的確是被偷了。

時間不等人,他還有別的事要去做。無奈之下,趙言只好跳上一輛在街邊等客人的三蹦子,去往他此行的第二個目的地,班芝蘭大街。

這是一條長僅三百米的街道,就像蜈蚣的主幹,以它為中心,有著四通八達、密如蛛網的衚衕小巷,從表面上看,與舊城區的其它街道沒有什麼不同。但它還有另外一個大名鼎鼎的稱呼。

“唐人街”。

這裡是印尼最早的華人聚居地,也曾是當地最奢華的購物天堂。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那場大暴亂過後,如今早已繁華散去,淪為了一處普通的華人街區。

只有在傳統的華人節日,如中秋、端午、農曆新年,滿大街充斥著月餅、粽子和各種吉祥物時,人們才會想起它的名字,它曾經的繁華。

三蹦子在狹窄的街道中彆扭的穿行,路兩旁不時出現帶有明顯火燒痕跡的空置房屋,無聲的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那段悲慘歷史。

車子在一處典型中國式建築的門外停了下來,這裡就是趙言此行的目的地,“本草堂”。

這是一家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老字號,專門出售各種珍稀藥材,在業界,是一塊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誰也弄不清它的老闆是誰,只知道它在當地有著極大的勢力,就連當年席捲全國的那場大暴亂中,也沒人膽敢衝擊它的店面。

進入店堂,就彷彿穿越時光,進入了三十年代的香港老電影。

咯吱作響的吊扇,老式的留聲唱片機,明式花梨木的博古架,一股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不看外面的門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到了一家小型博物館。

一名身穿唐裝的中年店員熱情的迎了上來,聽明趙言的來意後,將趙言帶到中堂座下,沏上一壺熱茶,請趙言稍待,然後匆匆離去。

不大一會兒工夫,那名店員將一個木盒放在了趙言的面前。戴上店員提供的一副白手套,趙言輕輕地打開盒蓋。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株蘆、艼、紋、體、須,五行俱全的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