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山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節 玉清敕召萬神符

“玉清始清,玉符告盟,召命三界,統攝萬靈。符到速遵,符到速行,女青詔書,如帝親行。

上元、中元、下元之精,敢有不順,拒逆張鱗,萬神斬首,不得留停。符召本壇,詣省、府、司、院帥雷神,速赴特來,王皇詔書,刻行萬程。

謹如太上昊天金簡,玉皇上帝律令。星火奉行疾……”。

“嘶!”趙言倒吸了口涼氣,他想過這道玉符的不凡,但沒想到居然會是一道“玉清敕召萬神符”。

此時的他也算是半個修行中人,所以清楚的知道如果手中的這道神符是真的,對自己而言意味著什麼。

它代表著的,是道教最高天境玉清天的賜予。持有它,就可以號令三界、五行,天地萬方。

雖然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存在,而且其中肯定有誇大之處。但再怎麼誇大,這枚玉符那神奇的本質總是放在這裡的。哪怕僅僅只有傳說中百分之一的威能,對於他在符籙一道上的體悟,施法上的加持也是不可想象的。

趙言仔細打量手中的玉符。

玉符上部的側面橫刻有五個字,從左向右依次為:“風、雲、雷、電、雨”。下方側面也是五字,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只是因為缺了一角的原因,導致少了一個土字。

左右兩側則是周天二十八星宿名。同樣的原因,少了“婁”、“奎”兩個星宿。

從玉符的這個格局來看,與趙言曾經看過的一部典籍中所記載的,那枚自元代以後就消失不見的道教敕召玉符並沒有二致。再聯想到它的神異,應該就是那枚丟失的神符了。

確認了玉符的真偽,趙言的臉色立刻凝重了起來。

自宋以來,似乎是天地絕通,這世間再沒有了成仙得道的傳說。連帶著道教也開始日漸式微,其執牛耳的地位也逐漸有被佛教取代的勢頭。

所謂天下名山僧佔盡。就連那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也快難得一見道觀的影蹤了。

所謂的天地鬼神漸漸成了神話,道士這個行當也被打落神壇。開壇作法,驅神馭鬼的手段在現今已經淪為了騙子手中的鬼畫符。

但與別人不同,作為親眼見證過天地之威的趙言,他清楚的知道很多東西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只所以不顯於世間,只是因為環境的改變使得衪們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只要條件合適,還是能夠撬動其中的一絲力量的。

比如自己手中的這枚玉符。

用指肚細細的感受著玉符上的每一道紋路,趙言深吸了口氣。這東西對他而言有些燙手了!不說蘊藏在其中的奧秘與力量,單是它對一門一派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就不是他一個散人所能擁有的。

要不是這道符本身已有著殘缺,趙言都有一種將其放在原地的衝動。

那麼它又是如何會失落在這亙古荒涼的高原腹地的呢?趙言的臉色陰晴不定,又恰好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難道真的是所謂的緣分!還是隻是一個巧合……

被趙言一取到手中,那道玉符立刻主不見了先前的神異。所有的白光、霧氣消失的無影無蹤,若不是上面那些雲篆,看上去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青白玉石。

是神物自晦?還是另有原因?反覆把玩了許久,趙言將這塊“玉清敕召萬神符”塞入了給小豹子裝奶的那個胃囊之中。

經過潘迪特幾十年的試驗和他這段日子的反覆查驗,趙言發覺這東西不僅內部自成空間,而且這個空間似乎還能阻擋所有已知的探查手段。

做完這一切,趙言將目光投向了眼前的塊地面。

就像傳說中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一樣,這種近乎通靈的神物是不會毫無緣由的出現在這裡的。

從揹包上取下鏟子,趙言開始奮力挖掘了起來。

與此同時,在距他直線距離約三十公里開外的一處背風崖壁下,一點如水般的清光一閃即逝。

“咦!怎麼突然消失了,明明已經很近了的……最多再有半天的時間……”

朦朧的月光下,一名扎著馬尾的男子陰沉著臉,將手中的一個巴掌大小的玉盤前後左右四下裡晃動著。

然而玉盤上的那枚指針只是漫無目的轉了幾個圈後,就再也沒有了反應。

“又遁走了……又是這種小伎倆,煩不煩……”

長髮男子搖了搖頭,臉上並沒有多少沮喪的神情。

這種突然消失的情況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他已碰到了好幾次,尤其近幾個月來這個頻率越來越高。

這說明自己距目標已經越來越近。

只要沿著最後的那個點追下去,要不了多久,就能將它再次納入天機盤的偵測範圍之內。

師父說的沒錯,這東西失落在外幾百年,果然已經有了一絲神異之處……只是再怎麼神異,它也沒能誕生出靈智。能做到驅機避禍這一步,想來已是它的極限了。

一年多的時間,自己步步進逼,也終於也快要有一個結果了!

男子暗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