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37.震驚七娘的新八卦

 *

 東出長安,李白並未直接前往嶺南道。

 在大唐,官員跨區調動是有專門的“裝束假”和“程假”的。所謂裝束假,便是用來收整行囊的時間,而程假則是用來趕路的。李白與張九齡此番調任路途遙遠,程假也得了足足兩個多月,算著時間充沛,便打算往洛陽去,與裴旻拜別一趟。

 由長安入中原,首選的便是潼關道。

 潼關路險,南有秦嶺,東靠禁谷,谷南便是十二連城,乃是東入中原和西進長安的一條要道,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得潼關者,進可攻退可守,因而世人才有“百二重關”的美譽。

 他們這一行人中,有張九齡這個年長者,又有許葭和七娘這等婦幼,這段羊腸窄道便只能一再放慢速度,安穩地度過去。

 七娘趴在馬車窗邊,看向外頭。

 兩邊山峰交錯,谷深崖絕,中間夾著這條路,堪堪只能容單駕馬車行過去。

 阿尋駕車很是小心,七娘問話,也只是簡單的點頭應幾聲。

 七娘看膩了窗外的景象,索性睡起大覺來。不知何時,車馬行出潼關地界,上了洛陽驛道。馬蹄踏上夯土大道,一路狂奔,發出令人心安的交疊聲響。

 裴旻將軍早先便收到李白書信,這幾日都命親兵守在洛陽城外候著,總算將人盼來了。

 城門外,兩方碰了面。

 銅鐵鑄造的天樞高達百尺,柱身上刻著文武百官與諸國前來朝拜元首的名字,只上頭“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字樣被抹了去。

 李白略略瞧了一眼,便淡然移開視線。

 這天樞是昔年女帝所留。

 像這樣的大手筆,還有紫薇城明堂內設下的天子九鼎。當年女帝還政李唐之後,先帝與當今陛下未選擇撤去紫薇城中一應舊物,大約是有“將這些榮耀一道承襲回李唐皇室”的意思。

 七娘對耗費巨大人力造成的大柱子不感興趣,跳下馬車,蹦躂著撲向裴旻:“師祖,師祖,徒孫可想死你啦!”

 裴將軍將飛來的小傢伙一把接住,拎起來稱了稱,笑道:“我們七娘重了不少,這一年來可有好好練劍啊?”

 小女郎被取笑體重,反而一臉嘚瑟:“師祖教的兩套劍技日日都在練,早就爛熟於心了。徒孫重是因為長高了,我如今可是九歲的女郎,頂天立地,自然有幾分份量!”

 這話叫裴旻身邊的親衛也跟著樂起來。

 “七娘子有志向,巾幗不讓鬚眉,不愧是咱們將軍的徒孫。”

 眼瞧著小丫頭又要翹尾巴,李白在旁彈了她個腦瓜崩:“再誇七娘就要飄上天了。也不知道是誰在潼關道過九歲生辰禮,還偷偷哭鼻子。”

 裴旻聽這話,便帶頭不客氣地大笑起來。

 七娘長大一歲,也知道好面子了,紅著臉反駁:“才不是哭鼻子,還不是賴張家阿翁要給我尋新的夫子……”

 嶺南都還沒到呢,就操心她的學業,可不得嚇哭了嘛!

 裴旻聽到張家阿翁,聯繫到近日京師那件事,便知這人是張九齡。他嘆了口氣,摸摸七娘頭頂:“張都督也來東都了吧?人在何處?”

 李白答:“都督在潼關道便有些不適,今日已在驛館歇下了,由譚娘子親自照看著,我又留了二孃在驛館內幫襯,應當無礙。”

 裴旻聞言點了點頭,吩咐左右再請軍醫去瞧瞧。

 又提醒道:“新婦才嫁與你幾日便跟著一同往嶺南吃苦,當仔細愛護,莫要揮來喝去涼了髮妻的心。”

 七娘在旁聽得直鼓掌:“師祖可真是郎君楷模呀。要是公孫大娘嫁給你,那不得每天笑醒?”

 李白聞言震驚,將軍和公孫大娘雖只差了十歲,但總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是以他還真沒把這倆人聯繫到一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