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47.了不起的朝陽群眾! 二合一

 【只是好奇,你這樣的螻蟻被捲入歷史洪流,即便得到一些幫助,又如何能撼動早已書寫好的結局。】

 七娘有些看不懂阿爾法的話。但她遵從本能追問:“什麼結局?”

 這次,對面沒有再回復她。光屏暗了暗,又變回方才七娘瀏覽的界面。她想了想,索性心大的去查看“網格化管理”的資料了。

 這些內容對七娘來說太過陌生,十分難啃。

 一連兩日,她都在馬車上暈暈乎乎地學習著,等快到廣州城的時候,總算是搞明白了這種法子的作用。

 小女郎連忙晃醒張九齡:“阿翁,阿翁我有法子了!”

 張九齡猛地醒過來:“什麼法子?”

 看樣子,這幾日也是沒睡踏實。

 “張阿翁,我之前看廣州城郊的漁民捕魚,就覺得這些俚僚氏族很像漁民手中的大漁網。”七娘比劃了一下漁民張網的動作,笑道,“他們盤根錯節,同心同力時,總能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兜走數不盡的魚蝦,卻又叫人無可奈何。因為一次征戰不足以馴服這張網,等大海的暴怒過去,漁網會依然如故。”

 七娘的比喻很傳神,把唐廷與嶺南這些年的鬥爭繪聲繪色描述出來。

 張九齡難免點頭應和:“是啊,都是治標之法。”

 七娘越發自信,眼中帶著亮光繼續:“那您有沒有想過,這張漁網是靠著漁民修修補補,才能一直延用。若是民翻了臉,氏族的網便不再牢固。”

 一張漁網無法同心同德,還破破爛爛、千瘡百孔時,那些被網住的魚總會歸還到大海的懷抱。

 不屬於他們的,終究留不住。

 張九齡越聽越覺得七娘的想法有趣,遂一轉方才的凝重之勢,精神抖擻道:“你這小滑頭,怕是天生長了十個腦袋。與阿翁說說,你想的什麼法子?”

 七娘道:“網格化管理。”

 張九齡:?

 見小老頭一頭霧水,七娘心裡舒坦多了。她就說嘛,這東西不是她笨蛋,而是太繞啦!

 於是,小女郎貼心地換了套說辭解釋。

 說白了,這東西就是拿整個廣州城當成一張更大的網,所有的百姓都是其中無縫拼接的份子,城內分為若干邊界清晰的小單元,便牢牢將陳、寧、馮、冼四家也網在其中。

 為了叫張九齡更清晰地明白網格化管理的運作方式,七娘又舉例道:“咱們廣州城內,先在內城中心設立一個舉報臺,招用三十個識字的人做記錄,負責全城的舉報。然後以坊為天然的小單元格,每坊內由百姓自發推舉監督員二十人,輪流進行巡邏。”

 張九齡蹙眉:“這不就是長安城的金吾衛了,怕是亂了官與民的界限。”

 七娘連連搖頭:“不是的。監督員不是官身,只有糾察舉報驗實之後,才會得到府衙給予的獎賞。您若覺得監督員這名字太像官名,叫‘朝陽群眾’也行啊。給他們統一發個紅幞頭,穿上特製的繡字圓領袍,就能收穫滿城的眼線啦!”

 張九齡略作思索,竟然有些心動了。

 七娘再接再厲:“您可別小瞧百姓的力量。無論是誰家亂倒垃圾渣土,還是街頭小販用了出蟲的米麵,這些百姓可都眼尖著呢,更不用說那些氏族的秘密了,根本藏不住。只要他們在廣州城活動,就一定會有露馬腳的時候。”

 張九齡心底其實已經認可了這套思路,卻還是忍不住再考察考察七娘。他佯裝猶豫:“自古民不與富爭。想讓百姓檢舉氏族,怕是有些難。”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七娘做出一副語重心長狀,“用金銀換取一些俚僚氏族的內宅八卦,桃色消息出來,也能叫他們自亂陣腳了。”

 “再說了阿翁,咱們現在抱著金礦銀礦,還差錢嗎?!”

 七娘揚起下巴,對於即將到來的一場全城運動充滿了期待。

 *

 張九齡這次回廣州只用了三日。

 他們回得很及時,幾家氏族終究沒能鬧騰起來。但相對的,寧氏家主卻開始懷疑起這個新任一把手的實力。

 他覺得張都督似乎十分迴避武力。

 沒等寧家家主有所動作,張九齡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整個廣州開始試行網格化制度。沒幾日,一切都迅速落實了下去,甚至連“朝陽群眾”這四個字,都用紅線繡在了圓領袍的胸口。

 各坊內的阿婆老丈們對這事兒響應地最是積極。他們年紀大了,能做的活兒有限,如今知曉舉報幾個不文明的事兒都能多得一小袋米麵,自然爭著搶著穿這身衣裳。

 紅幞頭一系,白戰袍穿上,映著胸前四個大字,顯得這群人均五六十歲的人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七娘在大都督府一連候了五日,等到她都快失去耐心懷疑自我了,羅澤終於帶著舉報臺的勁爆消息回來了。

 “都督,七娘子,不好了!陳家家主與冼氏五娘子搞到一張床上,被朝陽群眾堵在德祐坊的私宅裡了。”

 張九齡聽到一半,連忙捂住七娘的耳朵。誰知七娘卻一臉興致勃勃:“然後呢然後呢?”

 “陳家家主的髮妻蘇氏,已經提刀去德祐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