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51.搖個人來。 一更

 李白敲她腦殼:“饗軍堂是大都督犒賞軍士,招待下國貢使的地方。你個饞嘴貓,又攪和的張都督破了規矩。”2

 七娘早一步捂頭跳開,嘻嘻哈哈躲著李白,嘴上還要編排張九齡:“張阿翁太壞啦,竟然嚇唬我,吃塊肘子肉也不算什麼吧。”

 “張都督不把處境說的慘一些,等著你大鬧廣州城嗎?”李白眼中帶笑,無奈地搖了搖頭又道,“聽說你還幫著都督馴了只鳥兒?”

 七娘聽李白提起這個話題,忽然有些心虛,眼神閃爍摳著手指:“是…是阿翁聽說趙老頭的馴鳥術,問起我了,我才幫著馴的。”

 馴壞了可不能怪她。

 李白卻笑著摸摸七娘腦袋:“馴得好!”

 七娘登時驚奇仰頭。

 “嶺南上貢的白鸚鵡送進宮後,陛下便允了漕運換船商的事情。不過,是改江淮船商與河南道船商、嶺南道船商方相競,明年押船轉運誰做得更好,就用誰。”

 七娘先是眼前一亮,隨即小聲嘀咕:“陛下這算盤打得可真響。”

 李白這回倒是難得沒責怪七娘,只無奈道:“能答應已是不易。”

 只不過河南道背靠東都洛陽,汴州、宋州,有運河水利上的方便;而江淮兩道有多年轉運的經驗,富戶船商吃習慣了這塊肥肉,不會輕易罷休。

 嶺南道夾在中間,似乎沒什麼亮眼的地方。

 李白想到張九齡信中所言,似乎有意問問七娘的意見,索性和盤托出:“這次改漕運的事情迫在眉睫,陛下欽定了韋堅做水陸轉運使。”

 而韋堅打算效法宇文融。

 “開元十五年,宇文融曾在滄州長蘆縣重修永濟渠,還奉命督管了當年的漕運。他另闢蹊徑,回造船腳3,廣發詔令僱傭途經汴州的散船戶,將百萬餘石江淮米北運成功。這些民間船戶四海為家,經驗豐富,對地形、路線及水況都十分熟悉,在漕運上翻船漏糧的可能性便大大減低。”4

 這也給朝廷造成了一個錯誤的認知。

 汴州船商似乎實力雄厚,船頭眾多,一出馬便足夠提供京師的年需了。

 宇文融一倒臺,朝中無人在意真相。於是才有了韋堅提議後,李隆基許諾方船商相競之事。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河南道船商其實是空架子,散船戶早都各奔東西了。跟我們嶺南爭的,就只有出過岔子的江南船商?”七娘慢慢捋著思路,眼藏興奮問。

 李白想了想:“也不能完全說是空架子。若河南道意識到這件事,再發詔令,汴州佔著水運中樞的優勢,很快又能聚起一群散船戶。”

 這也是叫張九齡煩擾的原因。

 七娘一邊聽著,一邊左瞅右望,想找個地方丟掉剝下來的芋頭皮。阿尋默默上前攤開掌心,示意七娘丟給自己。

 七娘接過阿尋遞來的帕子擦擦手和嘴巴,這才接話:“我們先發詔令招人,叫他們招不到散船戶不就好了。”

 李白笑了:“這確實也是個管用的餿主意,我們道內船商多走海線,河運怕是不夠用。只是,這事情得有水路轉運經驗的人來做,才能事半功倍。張都督如今手下沒有這樣的人。”

 七娘聽著,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她不確定地問李白:“師父,宇文融這個小老頭兒,是不是已經押解到嶺南了?”

 李白微怔,隨即搖頭失笑:“張都督猜的不錯,你果然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七娘被張九齡猜中心思也不是頭一次,嬉皮笑臉地怨怪道:“張阿翁太老狐狸了,他就是設下圈套,等著我一步一步鑽進去呢。”

 李白這回摸了摸鼻尖,不替張九齡辯白了。

 張九齡確實在繞著彎子教七娘,如何在政商兩道做一隻小狐狸。李白不是個玲瓏的人,甚至因為他多年的言傳身教,讓七娘身上也帶了幾分抹不去的理想主義。在仕途上,這並不是個能叫人舒坦的特質,甚至為了難以兩全的事情還會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