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60.高適:上賊船了! 一更

 七娘的想法簡單粗暴。

 以長安為中心, 有許多條宮驛大道。其中有一條南越秦嶺,通往蜀中,名做“陳倉道”(故道)。

 這可是安史之亂爆發後, 天子西逃線路必經的要道1。若那一日果真無法扭轉, 她把控住陳倉道, 便等同於控住了李隆基。

 賀知章可不知道看似乖巧的女郎有這些大逆不道的想法。

 小老頭只覺得哭笑不得, 引著七娘出了驛廳。

 他們所在的這處重慧館是潼關道第二站,館內不止設有驛廄、驛庫、驛廳, 還依照山勢建景觀,做水池,使得驛站內的環境清幽,面面兼備。2

 賀知章帶著七娘立在驛廳外大略覽過, 笑道:“經營館驛可不只是吃飽喝足,遮風避雨那般簡單。像是泛舟垂釣,聽雨觀花,憑欄賞月……這些文人雅趣可一樣都少不得, 你能做到嗎?”

 七娘梗著腦袋不認輸:“……不就是雅趣和格調嘛, 從細微處也可以入手的,不一定非得大手筆。”

 她心裡也清楚, 當今陛下如此喜歡裝點盛世門面,必不可能錯過驛傳。因而,驛站不只要滿足往來驛傳的公私行旅,亦是大唐強盛的有力彰顯。

 賀知章搖頭苦笑。

 凡天下諸州稅錢,年一大稅,每年一小稅,再加別稅八十萬貫,皆用於軍國傳驛郵遞、外官月料及公廨。

 也就是說, 每年朝廷就有二百十萬貫錢下發往一千六百十九所驛站中。聽起來好像是一筆不小的錢財,然而放到每個驛館內,每年只能得四百六十七貫。3

 “這四百六十七貫就是朝廷啟動驛館的所有經費,而驛長就要琢磨如何經營、放貸、買賣,才能迅速供給驛站日常所需。”賀知章望向七娘,“你可有這等資本啊?”

 方才賀知章提到的這些經營驛館之道,在大唐有個專有稱呼,叫做營驛。

 一般情況下,營驛不足的驛站,往往沒有充足的資金供給驛馬,就會需要周邊百姓以私馬補貼驛站的臨時需要。

 這種現象在當今的大唐普遍存在,對沿途百姓來說已然成為又一份負擔。甚至許多馬戶為了不被“臨時徵用”馬匹,選擇不再養馬。4

 誰能想到,天下馬匹銳減,王朝的驛傳與軍力下降,竟然只是因為全唐的十里一驛。

 驛傳無錯,初衷無錯,錯的不過是上位者的執政風格。天子越喜奢靡,底下自然不乏投其所好的鷹犬。

 君王言行之重,左右了王朝的走向。

 七娘聽賀知章講過驛站背後的門門道道,默了許久,才肅著臉答話:“我雖然還沒有這本事,但我阿翁一定能行!”

 賀知章微怔,隨即暢笑出聲:“隴西李氏在劍南這一支確實精於商道,倒是老夫忘記了。只不過,旁的富戶被捉驛總歸有些不情願,你這般上趕著去做,可是有了成算?”

 七娘這會兒卻只笑:“一個秘密。等回了嶺南跟阿耶商議過,才知道行不行得通。”

 她不說,賀知章自然也不會去逼問。

 車駕重新啟程上路,走走停停,隨著賀知章的身體狀況前行趕路,十日之後到了東都。潼關艱險,老人家到底吃不消,才到紫薇城外便坐不住馬車了。

 老的倒下,萬事還得靠小的。

 七娘輕車熟路地帶領一行人下榻驛館,命人請了醫師瞧過,看著賀知章喝完湯藥睡下,才掖好門出去。

 門外,阿尋整裝待發:“七娘子,車已經套好了,這就出發去王屋山?”

 七娘應聲:“走吧,許久不見,也不知她還認不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