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74.用得著的工具人。 一更

張易之長相極美。

女帝臨朝後, 因為太平公主引薦,他與弟弟一道入宮侍奉,一月之內便權傾朝野。然而張氏兄弟奢靡享樂, 沉溺於燈光酒色、紅綠之間, 還時有讒言誣陷之舉。

神龍元年, 女帝年老纏綿病榻,久居迎仙宮集仙殿。

宰相張柬之等人趁機率領羽林軍入宮,迎接中宗李顯復位。這一場神龍政變為了正名, 堂而皇之打著“平張易之兄弟謀反”的旗號。

於是, 張氏兄弟終究成為了權力更替下的倀鬼, 被處死於集仙殿廊下。1

經年往事如風, 張氏族人被斬殺、流放者不計其數,都已化作盛世之下的一捧泥土。

而今, 陛下再如何為他們正名, 賜官,北風吹散的泥土也不會有任何反應了。

最大的得益者,不過是楊國忠。

“楊國忠即有陛下親賜的‘國忠’之名, 又有恢復名譽的舅舅為他提供清白家世。”七娘冷笑一聲, “只怕還要升官呢。”

杜甫道:“臨出京之前,我去見過張相公。”

張九齡如今在京師幾乎已經被架空, 只是強撐著為仍舊在朝的文學派提供一片庇佑罷了。

“張相公說,朝中如今權勢盛者, 除開右相李林甫、御史大夫王鉷之外, 便是楊國忠了。張相公擔心楊國忠所圖甚大, 並不願止步於此。”

李白略有些意外:“朝中除了張相公,可還有左相陳希烈等人,就輪得到他楊國忠作威作福?”

杜甫一臉沉重地看過去, 不吭聲,李白便明白了。

此事應當是沒有分毫誇張。

李白隱約知道七娘與楊貴妃關係匪淺,見七娘先前堅定楊妃與楊國忠不是一類人,總覺得她還知道些什麼。

他吆喝幾聲,將一場過於嚴肅的談話終結。

杜甫奔波多日,需要進食沐浴,好好休息一下。

七娘看阿尋他們安排著杜甫的住處,被李白彈了一下腦門,給她使個眼色,索性跟出去到了前院書房。

大門闔上,李白這才問出心中疑惑。

七娘一臉驚奇:“師父,你怎麼變聰明瞭?”

李白:“嘖,別打岔。看不見為師在這著急上火的,你還有閒工夫開玩笑!”

七娘訕笑,倒不是她不信任李白,而是種種籌謀排布實在危險,她不願在狀況未明的時候,就將親人牽扯進來。

她曾經歷過無序世界。

不願再叫親友與所愛的大唐也經歷這一遭了。

七娘念及這些,再度開口,是為轉移李白的視線。

“師父有沒有想過,楊國忠如此厲害,狼子野心,雖然目前暫且不會直接跟李林甫對上,但是難保不會對御史大夫王鉷下手啊。”

李白果然順著七娘的思路蹙了眉:“王鉷這個人,既是李林甫的半個心腹,也是他的半個盟友。楊國忠當真動了王鉷,豈不就是與李林甫宣戰。”

李白不覺得楊國忠此時有這個能耐。

七娘笑道:“他確實沒有。但,如果是陛下希望有人能與李林甫分庭抗禮呢?”

“你又從何處聽到什麼風聲了?”李白問。

七娘搖搖頭:“這不是當今天子的老招數了嘛,廢太子是這麼被壓制的,幾位相公也是如此,我都看膩了。”

李白默然,卻也不得不承認,七娘說的是對的。

楊國忠在伺機而動。

李楊二人之間,必有一場硬仗。屆時,現有的勢力將被打破瓦解,生出新的局面。

那不僅是天子身邊新一代權臣的機會。

也將是七娘組建班子的機緣。

*

天寶七載,仲春時節。

李客的生意做得越發長進,遍佈西北西南一帶,獨領風騷。去年,他就開始按照七娘來信中的提示,命人在陳倉道沿途自請“捉驛”,成為了數家驛館的驛長。

以李家的資源和經營之道,做驛長自然只賺不虧。

今年年初,李客終於將馬嵬驛也納入麾下。

知道這地方對孫女來說十分重要,當阿翁的心立馬偏到沒眼瞧了。老阿翁是手頭的生意也不顧了,派出身邊最得力的副手之一前去接管馬嵬驛。

等馬嵬驛運轉起來,又要求驛內事無鉅細,全都整理出來傳信給七娘。

信鳥北飛,直落西都。

七娘收到消息,總算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楊玉娘當不會再死於馬嵬驛。

她對安史之亂所知寥寥無幾,只能靠著阿爾法透露出來的幾個小細節,盡力提前部署。

她想,只要完全掌控了馬嵬驛,在驛館周邊網狀發展商業,順帶神不知鬼不覺地安插人手。

至少楊玉孃的命總能保下來。

馬嵬驛一帶在蓬勃發展。

次月,隴右道因十八州倉稟豐實的大功績,得了遠在長安的聖人親口褒獎。

帝王也記不清李白都做了什麼。

只因顧念著朝中形勢,拿李白當顆棋子。

“朕觀李愛卿有護國開疆之才,只做個營田使是委屈了。正好,哥舒翰前陣子在青海大敗吐蕃,兼任隴右、河西兩處節度使卻落了一身傷,被朕留在長安府中養病。就……升李白為隴右節度副使,代節帥行事吧。”

下朝之後。

張九齡歸家向孟浩然說起今日這樁喜事。

他撫須苦笑:“哥舒翰是李林甫一手提拔的。聖人將人留在長安不出,顯然是在為楊國忠創造機會。倒是便宜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李太白,就這麼在兩方鬥爭中撿了個漏子。”

孟浩然這幾年在長安,看過中朝的起起落落,早已通透豁達。他願終生不仕,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時感嘆道:“張相公,十二郎這也算不得是撿漏。”

“您是知道的,他們一群人兢兢業業,在隴右改良小麥種子,叫稻穀麥子的產量翻了一倍有餘;又重鑄邊防城牆,埋新造的鋼筋入牆體,堅固異常。除此之外,牧馬牧草、火藥火器等等,都被七娘想法子做到了最好。”

而這些,陛下甚至都沒有耐心去了解。

張九齡與孟浩然對視,同樣嘆息:“我怎會不知。只是如今奸佞當道,陛下聽信讒言,十二郎和七娘這樣有些實幹的能臣,輕易出不得頭了。”

所以,他才會諷刺一句“撿了個漏子”。

窗外長廊下,一對早早從南方飛來度夏的燕子正在築巢。

張九齡立在窗邊瞧了許久,面上帶著幾分飽經風霜的怡然笑意:“如今長安城萬事俱備,就只看楊國忠如何唱好這臺戲了。”

*

南燻殿外在落雨。

春雨如油,楊妃倚窗伸出藕臂接了捧水珠,回眸看向帝王,嫵媚一笑:“三郎,可有興致隨妾身賞雨。”

李隆基靠在榻上,伸出手笑道:“來朕這裡。”

楊玉娘心罵“懶鬼”,笑著離開窗邊,來到七寶床邊。

李隆基上了年紀之後,更加沉迷於煉丹延壽之事。

聖僧丹雖然叫他精神大增,卻對美人們越發力不從心,唯有貴妃之姿才勉強勾起他的興致。

正想撫摸美人,問問她還有沒有比聖僧丹更奇妙的丹丸,高力士攜一身雨水匆匆進了殿。

見楊貴妃在,高力士蹙眉,有些猶豫著沒有開口。

李隆基不悅催促:“何事?”

高力士只得答話:“聖人,楊國忠狀告御史大夫王鉷……謀逆之罪。”

李隆基一怔,身子都坐直了。

帝王確實沒想到,楊國忠會如此拿王鉷開炮。

高力士見陛下陰沉著面孔,連忙將此事原原本本一絲不落陳情。

論起來,王鉷冤枉得很。

這事兒是王鉷之弟王銲惹出來的。他結交了一個自命有王者之相的逆賊,妄圖發動政變。這種小丑行徑自然是被地方鎮壓下來失敗告終,只不過,楊國忠將此事抓住不放,堅定認為王鉷也是謀逆之事的知情人,理當抄家問斬。

李隆基頭疼地罵了一句“兒戲”。

他只想動李林甫,且對王鉷頗為寵愛。楊國忠這是完全辦錯了事情。

楊妃聽過此事,垂眸遮掩住眸中驚訝之色,上前為帝王揉了揉太陽穴,被反扯進懷中。

李隆基把玩著那隻柔夷,吩咐道:“王鉷朕清楚,絕不敢有謀逆之心。你就派人去傳個信,叫王鉷親手將他那不成器的弟弟斬了,以逆子頭顱平息朝中妄議,也算大義滅親了。”

高力士為難:“王御史向來重情義……”

“就說是朕的意思,他難道敢抗旨不尊?”

這話一出口,高力士也不敢再多言,應一聲退了出去。

屋簷下雨滴漸密,很快就成傾盆之勢。

高力士袖手嘆息一聲,撐傘邁入雨幕之中。

他知道,王鉷怕是活不成了。

……

果不其然。

高力士親自去傳聖人口諭,卻只得來王御史淚流滿面的跪地一叩首。

“臣多謝聖人保全之意,只是阿孃臨走前將幼弟託付與我,做兄長的自是要與兄弟同生共死。臣,不能忠君之事,有愧於陛下!”

御史大夫王鉷抗旨之言傳回興慶宮內,帝王當即震怒。

在一片吹噓追捧聲中,李隆基早已容不下半分違抗與質疑。於是,帝王對寵臣的寬和,一眨眼就變成了要命的滔天怒火。

當夜,楊國忠與陳希烈用刑審訊王鉷兄弟二人。

七日之後,此二人被指控為“奸詐歹徒,心懷不測”,呈報與南燻殿。李隆基當機立斷,命王鉷自盡,王銲杖斃,王氏子孫滿門誅盡,一夜化作白骨。

而王鉷的自盡,竟還被標榜為“帝王仁慈”。

王鉷一死,身兼的數職自然要重新分配。

帝王本就是為了削弱李林甫,自然不會再由著他奪取這部分權力,便將這些綰務全都落到了楊國忠一人身上。

一時之間,李林甫元氣大傷,頹勢初顯。

朝中兩虎相爭的局面就這麼落定下來。

……

西都內。

七娘聽過朝中變化,搖了搖頭:“李林甫與楊國忠都是謹慎之輩,不會貿然全力出手。”

確如她所言。

兩方這幾個月雖然頻頻小打小鬧,卻都沒有奔著兩敗俱傷、出一擊必中的實錘。

除非,有第三方從中插手,助力一把。

七娘眼前一亮,一溜煙奔去了寧斐院子裡。

三更半夜,寧十四隻穿一身中衣已經躺下。七娘破門而入時,他卻還能一臉淡然地巋然不動,顯然是習慣了。

寧斐主動問:“又想做什麼了?用得著我?”

七娘被寧斐的“懂事”鬧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摸了摸耳朵,退後一步:“我這樣是不是不太好,你要不要先穿衣服?”

寧斐起身,走到桌邊,拎起茶壺給兩人倒了茶,笑道:“你早就看過了,沒什麼不好的。”

七娘:“……”

總覺得這話哪裡不對。

她顧念著正事,一甩手道:“南詔與劍南之間有一些部落,尚不屬於大唐管控。我想請你帶著這牌子走一趟,叫南詔與弱水之間假鬧一場,逼得楊國忠這個劍南節度使不得不親自去坐鎮。”

寧斐看著掌心的令牌,無奈笑了。

相伴幾年,他終於從毒郎君,混成了七娘身邊一個用得著的工具人。, ,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