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家 作品

36.賦稅 有餘糧才會安心

 陸久將聲音壓得極低,“我聽衡叔說,以前賦稅也是極高的,且各種名頭的稅數不勝數,直到先皇登基,才好上許多。”

 說委婉點是先皇登基,直白點便是先皇造反,建立了新的皇朝。

 不過比起前朝末期,新皇朝的統治確實讓百姓日子好過了不少,而且當今皇上跟太子都勵精圖治,對百姓也仁慈。

 沈遷想起往事,以原身堂哥做的那些事,要不是太子寬厚仁慈,他們被流放的大概就是苦寒之地了,哪還能安穩地坐在這裡討論賦稅。

 不過他很快就收回思緒,什麼皇上太子,都離他太遠太遠了,不是他需要關心的。

 沈遷道:“將人頭稅也換成銀錢交吧。”

 在村裡要幹體力活,且不是日日有肉吃,大家食量都不小,他們今年收的糧食,撇去糯米不談,還有十四石左右,再除去一家口一年的口糧,幾乎剩不下什麼了。

 大概是種花家的基因,沈遷總覺得,倉裡要有餘糧才會安心,而且在這個全靠老天吃飯的時代,明年的收成還是個未知數,更是需要有糧才有安全感。

 “行。”陸久點頭,今年收的糧食好,他也捨不得交出去。

 兩人準備好銀錢,隔天收賦稅的人就來了。

 一群穿著衙役服飾的大漢,腰上挎著長刀,趕著一隊牛車停在村口。

 幾個書生模樣的人,拿著賬簿,帶著大漢們一戶一戶敲響了村裡人的大門。

 大概巳時正,這些人來到了沈遷家,為首者是個十四五的儒生,先前這些人剛到村口的時候,沈遷遠遠的看了一眼,這人應該是這群人裡的領頭人。

 “各位大人稍作休息,我這就去拿銀錢。”沈遷道。

 宋蘭跟陸久也趕緊端了茶水跟早就準備好的吃食出來。

 儒生帶頭坐下,幾人都只喝了茶水,沒動盤子裡的吃食。

 陸久見狀有些忐忑,這跟往年的情形有些不一樣啊。

 沈遷很快拿了銀錢出來,儒生數完後,沒有問為什麼人頭稅沒有交糧食,而是自我介紹道:“我是縣衙的林主簿。”

 這下不止陸久,第一次面對收稅的沈遷跟宋蘭也察覺到了不對勁,沈遷打了聲招呼,等著林主簿接下來的話。

 “不用害怕,”林主簿道,“我聽下來收稅的人說,你們村今年糧食大豐收,是因為你弄出個什麼土化肥?”

 沈遷跟陸久對視了一眼,大概明白了林主簿的意思,點頭道:“是草民瞎折騰出來的。”

 “你能將制肥的方子寫下來嗎?”林主簿道,“大人明年想將這個制肥的方法在全縣推行。”

 “當然可以,能被全縣人用上,是草民跟這個方子的福分,”沈遷道,“只是要辛苦大人推動了。”

 林主簿臉上多了幾分笑意,“大人身為全縣人的父母官,自當為全縣人民著想。”

 沈遷沒有絲毫遲疑,迅速在林主簿推過來的紙上寫下制肥的流程,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也都一一標註好。

 他這方法從頭到尾都沒隱瞞過,村裡人幾乎都會,村裡人會了,自然會告訴那些沾親帶故的人,就算他今日不寫,估計到明年,附近幾個村子的人也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