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故人 作品

第四十九章 風評惡化

楊天真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石頭人。

獨自回到安靜的房間。

一晃半個月過去。

在這半個月之中,張知微與張通儒家書來往,成功說服了張通儒反水歸順大唐。

但張通儒提出了一個條件,他不會輕易倒戈。必須要在潼關受到攻擊,且搖搖欲墜的時候,他才會在關鍵時刻,開門獻關。

這也可以理解。

他在叛軍之中,反水如果不成功,下場會極其的悽慘。

為了他的安全,就只能多犧牲一些士兵。

人性如此,死別人總比死自己強。

另外。

王思禮聽聞長安防守勝利,也從涇陽率五千兵馬來勤王。

此人原是哥舒翰的副手,善於馬戰,統管潼關的騎兵。潼關戰敗後,他也逃了出來。

被朝廷任命為河東節度使。

可河東之地,已經全部淪入叛軍手中,王思禮沒有地方去。

就跑到長安之北的涇陽,在那裡組織起五千人的軍隊,等待時機。

他是高適的老上級。

這次返回長安,看見高適都成了長安城,首屈一指的大將。

頓時嘚瑟起來,以為全長安的兵,也得聽他的號令。

王思禮本來要去拜見皇帝。

被高適派人攔下,給送來了楊相這裡。

王思禮見到楊相,非常心虛。

曾經,他幹過一件事。在哥舒翰鎮守潼關的時候,他勸哥舒翰,趁大權在握,剷除楊相!

當時,哥舒翰將軍擔心會導致大亂,拒絕了他的提議。

但還是按照王思禮的建議,搞死了安思順和安元貞。

這件事,應該沒人知道。

但王思禮還是心虛。

“下官,拜見楊相!”

“我率軍勤王,是要去見陛下的。楊相讓人把我請來此地,是何意?”

楊天真看看王思禮,一臉兇狠的淳樸。

其實心裡也在思考,要不要用這個人?

王思禮幹過的那些事,別人不知道,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個人的出身,是高句麗武將世家。

本事是有一點,但做為被大唐滅國的降將,論及忠心,怕是根本沒有多少。

逮住機會了,搞不好還會去搞高句麗復國。

留著也是個危險分子。

“來人,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