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出發南巡

 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發生了叛亂,這些人居然攻入了軍屯之中殺死了千戶,這可是大事。 

 當我們商量要不要調兵前去鎮壓的時候,居然見有人前來通報,是一個讀書人,說是千戶覃友仁仗勢欺人欺壓百姓,百姓奮起反抗,造成了大規模的衝突,演化為械鬥,覃友仁不幸身死。 

 百姓糧食不足,被強行徵繳,只要縣令願意開倉放糧解百姓危難,自然重回安定,如果不是人活不下去了,有誰願意和官府作對? 

 “畢竟造反是大事,我們這些主政的長官必然會被皇上責怪,因此想著破財免災,就用一些糧食將這件事情暫時蓋住,不知道怎樣,還是捅到了朝廷之中。”梁貞說。 

 “既然出了麻煩,就要想著解決到底是刁民難以教化,還是官員剋扣虐待百姓,必須要調查清楚這件事情暫表不發,我需要仔細調查,與你們無關的話,自然不會牽連無辜。” 

 朱林拍板,眾人也只能同意。 

 當天夜裡朱林叫來了,前去打探消息的官員得到的信息令他是比較滿意的。潭州府職中安居樂業並沒有出現什麼為官不仁的情況。 

 既然城中安定,接下來的日子就兩件事情。巡查城外,觀看一下鄉村中百姓的日子,順便寫作者向朱元璋彙報,爭取調用一些兵力,如果不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叛亂的問題,那麼就趁叛亂沒有大規模發生之前提前解決。 

 朱林寫奏摺那是十分的簡單,攏共就四句話,想起了當時被高考英語和大學英語支配的日子,第一行寫親愛的老父親。 

 第二行陳述事實,直接將叛亂的事情城中安定的事情自己到了哪裡,以及所需要的東西上報,然後落上署名命令手下的衛兵八百里里加急的報往應天。 

 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很快,僅僅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將奏摺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胡惟庸將奏摺傳遞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聽是自己的老五送來的,當即就打開批閱。 

 先是簡要的闡述了一下糧食為什麼丟失,然後說出了地區叛亂官員想要交一些糧食息事寧人的策略,最後請求朱元璋派出一些士兵供自己調遣,同時將他攢下的家底送過來。 

 朱林的家底不是別的,正是攢下的烈性炸藥,以及簡單的熱武器和複雜的冷兵器,這些東西可以極大的提高士兵的戰鬥力。 

 “看看…看看…這才是咱的好兒子,這奏章總共就五六句話,一眼就能看完,看看那些文官寫的奏章,動不動就上千字,大部分都是祝賀美好的屁話,浪費咱的時間。” 

 “傳旨,讓護衛長馬三刀保護好我兒子的安全,所有的親衛都接受他的調遣,告訴朱林,這些人以後就是他的親委,讓他盡情的使用,至於他所要的東西,直接讓他的人取。” 

 “告訴他,如果遇到危險就及時的撤出來叛亂,這件事情要嚴查。” 

 “臣遵命。”胡惟庸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