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朝廷爭辯

 但是下面的大臣紛紛阻擋以各種各樣的藉口,不願意支持,尤其是以山東大儒為首的文官團體表示拒絕。 

 從山東運糧,那麼,山東本地的糧食一定會短缺,他們的利益就可能遭受到損害。 

 山東的文官集團雖然並不壯大,但是山東是孔子的故鄉,那裡的讀書人很多,沒有人願意得罪那些讀書人。 

 讀書的文官大部分人不行,但是筆桿子卻很辣的很,動不動就惡意的醜化他人,誣陷其名聲。 

 朱元璋直接被山東的文官氣的吹鬍子瞪眼,當即下朝給他們每人二十庭杖,長長記性。 

 不怕奉天殿開大會,就怕朱元璋華蓋殿開小會。 

 在場之人無不身份高貴,分別是魏國公徐達,信國公湯和,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這些是朱元璋點的各路大軍的主將。 

 下面是滿頭大汗的文官,韓國公李善長,戶部侍郎劉誠,兵部尚書安統。吏部尚書陳修都低頭垂目,默不作聲。 

 “名將已經點好了,諸位核算的糧餉什麼時候能夠就位,如果不能給一個滿意的答覆的話,諸位就加班,不用回去了,直到讓我們滿意為止,今天你們的飯食皇上管了。” 

 “但是醜話放在前面啊,我大明不養閒人,如果你們無法勝任這門工作的話,那就退位讓賢,我們的耐心可是有限的,如果發現懶政怠政的情況,可就不是調離那麼簡單了。” 

 皇上沒有開口,朱林話中的威脅意圖已經是圖窮匕見了。 

 “陛下今年還要還要加入黃河,還有長江的堤壩,要不然的話還會有危險。”劉誠說。 

 “不對吧,我記得洪武三年才加固過,難道是豆腐渣工程嗎?一年的時間,加固過的堤壩就會垮。”朱標的話裡滿是質問。 

 “這…可是下面的人上報說何地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臣並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不清楚就不要亂說,具體需要多少銀兩,哪些地段需要修整,全部擬一個章程,不要在這裡搞模稜兩可的事情,如果敢在這些大的功臣上出現問題,到時候工部尚書和你都逃不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