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權利的棋盤

 “倒是你們李家,你仗著你的兄長李善長作威作福,現在你還想讓你的侄兒李祺娶寧國公主,怎麼!你們是想這朝堂變成你們李家的一言堂嗎?重用胡惟庸打壓劉伯溫,現在還開始擠兌藩王。” 

 “不敢想,五六年之後,本王外出就藩這朝堂,再無朱姓藩王的保護和鎮守,會變成什麼樣子。” 

 “漢王殿下你是不是忘了一點?晉朝之所以由盛轉衰,就是司馬家的八王之亂,他紛紛司馬氏的族人為諸多王爺統領各地,結果造成了重大的內亂,才導致晉朝的衰亡。”李佑說。 

 李佑是翰林院編修,李善長的侄子。這個人倒是腹中有幾分文采,除了給翰林院編書,還帶過幾個弟子,也是洪武年間的進士。 

 “確實如此啊。”胡惟庸附和。 

 胡惟庸兄長的女兒是李佑的妻子,說白了,他們之所以可以抱成一團,形成一個政治團體,全都是沾親帶故的關係。 

 “啊對對對,司馬家呀,那在歷史中可是大大的有名啊,當街弒君害死曹魏政權的皇帝,可是將歷史的道德水準刷到了一個新的下限。” 

 “我看你們李家想要學一學司馬家獨霸整個朝堂啊,當時司馬家大權在握之後便開始擠兌曹魏宗親,滅了曹爽三族,仔細一看,李善長鷹視狼顧,比之司馬懿也是猶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當年三馬同槽,你們是不是想要要滅我朱林三族啊。” 

 “老臣不敢,臣絕無此意。”李善長當即聽到這話,便跪在地上,急忙向著朱元璋解釋。 

 李善長聽到了朱林這話,當即跪下。胡惟庸也雙膝一軟,李存義,李祺,李佑全部跪倒在地上,連忙告罪,表明忠心。 

 說白了,司馬懿的名號對於大臣來說是一個必殺之令,你想要誰死,只要把司馬懿的名頭扣上,那麼皇帝不殺這個大臣,他就睡不著了。 

 這就像核武器一樣,誰中誰死,因此大臣們都知道,但不敢相互用這個辦法誣陷,因為今天你用司馬懿的名頭殺了一個大臣,明天別人也用這個名頭來殺你。 

 司馬懿那是什麼,亂臣賊子,遺臭萬年,鷹視狼顧就是因為他才變成了一個罵人的詞,只要有大臣和司馬懿的形象扯上一點關係,那多半就別想善終了。 

 唐朝的開國第一將軍李靖,本可以安度晚年,但是被唐太宗李世民懷疑李靖裝病,當即就嚇得重病出徵結果死在半路。 

 只要有大臣活的久,還有權利,甚至無緣無故的開始裝病,那麼馬上就會引起皇帝的警覺 

 原本李善長作壁上觀,想讓自己的弟弟以及自己的小弟幫自己開口來阻擋朱元璋大肆的封賞朱林。 

 一聽這話當即就跪了,真害怕朱元璋藉著朱林的話懷疑他像司馬懿一樣居心不良,排擠宗室,獨攬大權。那麼以朱元璋的性格,直接就把他九族剝離了。 

 司馬懿敢不敢再曹操面前炸刺,別說是曹操,就算是曹丕,哪怕是曹睿或者,司馬懿都不敢抬頭,因為抬頭就是死。 

 李善長之所以這樣,就是臣子和皇上的一種拉扯,他作為丞相需要權勸誡皇帝,需要用自己手中的相權去制衡皇權,甚至是利用手中的相權和統領百官的權力去制衡皇帝分封的藩王的權利。 

 因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權力的爭奪,權力是一根繩子,大臣和皇帝相互拔河,如果皇上的權力被大臣拔走,皇上就會被架空,司馬懿做到了,皇上希望自己可以拔走,大臣的那部分權利。 

 來中央集權。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一個人身兼六部尚書,你的權力足夠大,全國大事,你可以說一不二,但是你有那麼多的精力來處理這麼多的事情嗎? 

 當然沒有這樣,你就需要將權力分給其他的人來幫你處理,但是你要希望將權力給誰,肯定是給忠心於自己的人。 

 如果將權力給不忠心於你的人,不僅不會幫你辦事,還會膈應你,阻撓你。 

 朱元璋心目中誰是自己人,自己的兒子是自己人,但這些大臣都是外人,他就想著將權力收回來,交給自己的兒子們。 

 大臣不樂意了,權利就像一塊固定的蛋糕,總共就這麼大,如果是朱家皇室吃的多了,大臣只能吃的少,所以大臣不會輕易放手,拼命阻撓。 

 因此就有了這一場新的權力鬥爭,李存義直接掀桌子指責朱林不是皇帝的親兒子,有謀反的心思。 

 這就想要朱林的小命,朱林也不裝了,直接將司馬懿的必殺帽子準備扣在李家的頭上,只要扣實了。李善長今天全家老小都會歸天。 

 準確來說,這個帽子不用扣實,只要朱林將這個帽子甩出來,朱元璋想,就可以順勢接下李善長今天全家都會死。 

 “皇上,您一定要明白老臣對您的忠心呀,我們自當唯皇命是從,絕對不會有半點異心。”李善長哪有之前丞相淡定的樣子,都快要哭了。 

 這可是事關九族生死啊,老朱殺人向來是不眨眼,萬一就甘願背上罵名,心一狠將自己全家砍了,以除後患,那自己可就得不償失了。 

 李善長覺得老朱失去的只是一個仁君的名聲,但是他失去的可是九族的性命啊。 

 但是在朱林的眼中是非常划算的,你失去的只是九族的性命,可是我父皇失去的可是善良的名聲啊。 

 “李善長,今年你已經六十一歲了吧?”朱元璋緩緩的開口。 

 “皇上,您記錯了吧?老臣今年才五十九歲。” 

 “哦,這不重要,沒事,看來你也累了。你為大明建立的功勳,我是絕對不會忘的。再說我也認為你不會像司馬懿一樣,退朝吧,看來你也累了。”朱元璋說。 

 李善長逃過了一劫已經是汗如雨下,商機也不再多說什麼,帶著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回到了韓國公府。 

 坤寧宮。 

 “老五啊,李善長他們的意思你明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