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建立太醫局

 想要進步,你不能光只看能力,最重要的是背景和勢力。 

 朝廷發出告示,召集全應天的大夫考編,如果考到編制不用服徭役,而且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可以專心的給人看病,也可以做醫學研究。 

 編制之中就是各項福利應有盡有,最重要的事情,在大夫看病的時候,只要不是大夫的問題,保證沒有醫鬧。 

 如果能在醫術方面取得建設性的研究,可以獲得額外的獎金,甚至是當官。 

 在各種優厚的補貼之下,應天的大夫積極參與,重賞之下必用勇夫,幾乎在數日之內,應天所有的大夫都來參加了所謂的編制考核。 

 醫術是一個很大的門類。 

 明代十三科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yang)、針灸、眼、口齒、咽喉、傷寒、接骨、金鏃、按摩、祝由。 

 其中,朱林的建議之下瘡瘍和傷寒重點研究,因為朱標日後極有可能死於這種病,所以重點研究,如果十九年之後取得巨大的突破,可以治療朱標,他的性命可以無憂。 

 除此之外,還劃分了傳染病的治療,也就是瘟疫的應對方法,生物化學的研究也要逐步開展。 

 雖然朱林知道在這樣的科學條件之下,用僅有的顯微鏡研究生物化學很困難,但有困難要克服困難,沒有任何的研究,可以一帆風順。 

 增設外科,大夫男女不限。 

 外科用於治療外部創傷,尤其是要研究如何快速的保命,比如士兵受傷,快速止血,保命的辦法。 

 醫學研究少不了偉大的大體老師的貢獻,是古代的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哪怕是太監死了,都要把自己的命根子買回來,一起土葬。 

 不可能出現捐贈遺體的情況,他也沒有閒心情去挑戰那種古代的道德禮法。 

 只要是以後犯了那種死罪,全部活的拉入大明太醫局,反正砍頭也是死,為醫學做貢獻也算廢物利用。 

 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的人就應該如此下場,雖然人體研究十分的殘忍,但是都是死刑犯,就不存在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