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搜查證據

 從古至今,戰爭,儲備糧以及災荒儲備糧都是每個朝代所必須擁有的越是高大繁華的城中,越是糧食富足,尤其是應天,大明的首都有著不少糧食。 

 哪怕是後來朱棣從北方打到長江,這裡仗著天險以及應天之中的存糧,守上個兩三年都不是問題,但是架不住有人開城投降。 

 一般情況下,首都糧食是不能隨意調動的。 

 “調動蜀中的糧食吧,祖宗號稱天府之國,糧食產量雖然比不上江南魚米之鄉,但也不少最重要的是蜀中較為安穩,不會發生較多的災亂,從蜀中調集糧食最好,依靠著長江水道,也可以快速運輸。” 

 “不行蜀中的糧食不能動,蜀中的糧食要分一點給廣西,雲南,貴州三省,這三個省那裡是窮鄉僻壤,毒瘴橫生之地,每年除了給這些地方送些糧食,還要發撫卹銀錢安撫土司和少數民族的部落。” 

 “那你說怎麼辦?總不可能動南直隸和應天的糧食吧,這可是大明的命根子。”朱林兩手一攤沒辦法。 

 現在的情況有些玩脫了,按道理來說,第二次北伐在洪武五年,以明軍的失敗而告終,打了十個月,傷亡了兩萬人。 

 洪武六年發生了洪水,但規模不大,只有集慶等地受災嚴重,終究是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中。 

 可是他來了之後,為了讓大明早日的統一北方發明了不少的攻城利器,這一仗足足打了十五個月,傷亡了三萬人才攻佔和林。 

 設立嶺北承宣布政使司,運輸了不少的人口前去北方,當然了送走了不少人。 

 在洪武三年的時候,他就害怕洪水難以收拾,責令加固河堤。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官員自作聰明,反而將河堤窟窿擴大,及時填補沒有問題,他們居然貪汙導致洪澇遍地。 

 大明此刻已經是左支右絀了。 

 “日子再難也要過,這麼多的糧食,從一個地方出也不太現實,就讓湖廣和應天府合理救災,一定要安撫百姓,糧食沒了,可以再攢,大不了近幾年休養生息就是了,但是百姓要是餓死了,那可就是大明的損失。” 

 “好…我知道了。” 

 “大哥,你也是知道的,既然要徵集糧草,這就離不開戶部,可是戶部有一半的官員被我下了大牢,他們都貪汙了不少的銀兩,按道理來說是死罪,如果父皇將這些人都殺了,那整個戶部就會停擺,救災也必定不能完成啊。” 

 “好,你和我一起去給戶部的官員求情,如果他們救災有功的話,就可以從輕發落,如果是賑災失敗那就兩罪並罰。” 

 “事急從權,也只能如此了。”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們要知道,大明建國才幾年呀,這些官員就迷戀享受貪汙腐敗了,這股風氣必須剎住。” 

 “這次救災為重先讓這些貪官多活幾天,等到災情退去之後,一定要將這些貪官繩之以法。你不是說中書省的人和皇親國戚都有參與嗎?將他們全部找出來,就算可以不死,也得要讓他們脫一層皮長長記性。” 

 “可能與郭惠妃有關?” 

 “什麼?你確定嗎?” 

 “不確定,只是我的人的辦事能力,你也清楚,按道理來說鄭化絕對不會死,這是因為北城兵馬司郭天爵阻攔,我懷疑他和鄭化的死有關。” 

 “此事暫且不論。” 

 “好。” 

 朱標一聽和郭惠妃有關,當即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只能作罷,不說朱林現在沒有證據,就算有證據以郭惠妃的地位,這樣的事情確實難以收場。 

 畢竟郭惠妃是看著他長大的,朱標不是和老朱一樣冷血無情,而且郭惠妃的父親是郭子興。 

 奉天殿。 

 朱元璋聽著朱林和朱標的彙報臉色已經變得鐵青,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手下的官員居然敢做出如此的膽大包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