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子弟 作品

第9章 選擇就如同暴風雨來臨

 01 

 — 

 不甘心“半途而廢”啊 

 選擇了公考這條路就註定是一個人的事,忍受孤獨寂寞,忍受做不出題的難受,忍受正確率上不去,甚至可能到了35歲都面臨考不上的風險。雖然已經31歲,懷著6.5個月的寶寶,但我不會停止走這條路,直到走到35歲的那天,我不再管我能不能考上,我只要把過程做好,成與不成不再糾結。我就一直一直好好聽課,認真做題,就這樣循環下去。 

 ——“ 淺笑”夥伴 

 學的越多,考的越久,就越不甘。對在職備考者而言,看似是“騎驢找馬”,實際上也是冷暖自知,不甘心長期以來的辛勞付出,承受的種種橫眉冷對就此作罷,一次次告訴自己“下一次,還有機會”。於是,公考變成了執念,成為了生活乃至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2 

 — 

 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學畢業時往往缺少必要的職業指導,很難搞清楚生活要怎麼繼續,自己擅長做什麼。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然後結婚、生子,突然發覺自己年紀大了,各種意氣、稜角也漸漸被現實給磨平,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惶恐,於是開始關注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卻又面臨“工學矛盾”、“精力不濟”等現實難題。 

 考過幾次後,明顯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各種挫敗感迎面而來,會懷疑自己真的比別人差嗎?會問自己要付出怎樣的努力和艱辛才能上岸?然而,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種種不確定性,中年職場危機的須臾而至,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大環境,除了孤注一擲參加公考,好像也沒有更好的機會和可能。 

 03 

 — 

 身邊“上岸者”的刺激和激勵 

 生活總免不了對比和被對比。 

 當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越來越多入職公務員、事業單位,而且生活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時;當一起學習的“考友”越來越多的人成功上岸,並分享了各種備考心得、經歷時,我們容易被裹挾,失落之餘也會被激勵,內心不斷問自己:“哪裡比人家差?既然都有條件、有機會考,既然註定會有人考上,那個考上的人為什麼不可以是我?!” 

 於是咬牙,堅持! 

 04 

 — 

 仍處於人生的上升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