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子弟 作品

第73章 縣領導若出書,買幾本合適?

 而這樣一部雷人雷語的“水貨”,吉林省當地多家媒體居然刊登了讀後感言,甚至還有官方媒體組織了研討會,一些領導幹部、學者大肆吹捧。當地某系統、部門微信公號還曾刊發書評,溢美之詞令人瞠目。 

 沒錯,領導出書不僅是個人的聲譽,更是直接體現了政府的水平和形象。如果出書的質量不高,不僅領導幹部的水平會遭受公眾的質疑,而且政府的公信力也會大大降低。 

 但是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國家層面的法規來規範官員出書。是否有請人捉刀代筆、言之無物、追名逐利等現象,查的並不嚴,只看人不看作品現象是存在的。 

 何況,出書還是中組部劃定的5項合法勞務所得之一,如貪官中著名的“文化人”郴州市原市委書記李大倫的《大倫書法作品集》,幾年下來掙了3000多萬元。 

 很多官員都朝出書這個方向努力,一是可以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位“學者型”官員,抬高身價;二是可以在書中寫自己的政績,為自己推廣立傳,換取政治資本。 

 領導出書的目的,無非就是上面幾種,有好有壞,要是某一天,遇上了縣領導個人自掏腰包出的書籍,單位領導號召大家購買,那你會怎麼辦呢?